快速发展,规模初具
据来自国家汉办的消息,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40所,分布在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48所,美洲28所,大洋洲4所,欧洲49所,非洲11所。目前,已有72所孔子学院正式运营,其余68所正处在开辟教室、聘请教师、添置设备等筹备阶段。此外,还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机构提出了设立申请;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了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
2006年,国家汉办等部门向80个国家派出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教师1004人,是2005年派出人数的3倍多;向34个国家派出志愿者教师1050人,是2005年的1.5倍;培训国外汉语教师15896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50%;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在12所高校试点招生300人;“超常规”培养培训计划出台,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已经着手制定。
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有关指示,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成功开发了《汉语900句》,并实现了编写、出版及发行一条龙,与国外出版公司签署了14个语种的翻译协议;与国务院侨办合作改编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和《中国文化常识》,翻译成英、法、西、德、日、韩、俄、阿、泰9个语种;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全年共向85个国家839个单位赠送59万册图书;组织了首次国际汉语教材评选。
据2006年底对40所孔子学院的抽样调查,尽管孔子学院平均运行时间不到半年,但已开设汉语课程300多门,开班人数达1.3万人次,课时总数达1.67万,相当于每所学院60人连续半年每周上课10学时;同时,举办了各种文化、经贸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参与者达22万余人次。
教材和教师是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
成绩固然令人鼓舞,但与全球强劲的汉语学习需求相比,孔子学院供不应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对外汉语教学思路亟待扭转。同时,不少文化学者也开始呼吁:汉语走向国际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逐步简化,打破曲高和寡的局面。
仅仅是如何填补教师缺口就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几年前,国家汉办公派到国外的汉语教师只有六七十人,现在已经增加到2000多人,然而,比起国际汉语热对教师的巨大需求,缺口仍然很大。据国家汉办预测,马来西亚汉语教师缺口9万,印度尼西亚缺口10万;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非洲、阿拉伯地区、南美也有要求,而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都希望在汉语教师方面得到中国的大力帮助。2010年,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预计将达到1亿,而全球汉语教师缺口超过400万。然而,中国目前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仅有3000人,国内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计6000人。
与教师数量缺口同时存在的是教学方法问题。据反映,尽管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丰富,也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如何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需求的外国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怎样才能像孔子那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许多对外汉语教师目前的新追求。
汉语以难学著称,如何降低汉语学习的门槛,教材建设是一个关键问题。据统计,目前有10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方便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教材中间有很多不易理解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方式也不合乎他们的接受习惯。例如,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都有愚公移山的故事,按照外国人的思维,愚公的做法就有点不可思议,他们大多认为完全可以搬个家解决问题;再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由于价值观的差异,许多外国人不理解孔融为什么要让梨。不少国家的学生还表示,希望能拥有专门针对自己国家学生的教材;因为到中国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希望学习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实用的汉语。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指出,今后的教材编写要坚持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生活的原则,目前中国正在采取向外招标、中外合编的办法,加紧编纂国别教材,增加多媒体的内容和方法。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