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作品不多
目前,中国音乐界以对西方古典大师的演绎而非创作为主。虽然在古典音乐会上,中国交响乐团和西方交响乐团演奏的中国曲目明显增加,但那大多也是对中国传统民乐的改编,原创很少。
张弦作为指挥,乐团上演什么作品基本由她来定。她在指挥西方的乐团时,总是会支持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多写。而她最喜欢的是作曲家陈怡和黄若的作品。但是,目前可以演奏的作品并不多。
问起张弦为什么总是在音乐会上推广中国的音乐作品,她认为,这是责任,因为指挥最能推广作品。一方面,所有的指挥几乎都非常推崇本国的音乐。另一方面,中国的音乐更需要人们的支持。
鼓励孩子们学音乐
张弦三四岁起学习钢琴,六岁时,父母每周带着她坐六小时火车,从丹东去沈阳学习音乐,每次要呆上两天。父母忙的时时候,她就一个人去,家人在丹东送她上车,沈阳那头找人接她。30年后,张弦进入国际指挥家之列。
如今,中国学习钢琴的孩子人数多达3600万。在这些孩子的背后,站着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对于那一片天下父母心,张弦有什么建议吗?
她表示,学音乐是件很好的事儿,应该鼓励支持孩子:“即使不都成为钢琴家,学习音乐对他们的智力,品味和性格发展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指挥家之路
张弦11岁时,就读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音乐附中,主修钢琴专业。但是,“我的钢琴老师说我的手太小了,所以他不是很感兴趣。”张弦说:“但他觉得我乐感很好,耳朵非常好,记忆力也非常好。他建议我学作曲或音乐学……可我不喜欢作曲……音乐学我也不是很喜欢。后来,阴差阳错,认识了一个教指挥的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要学指挥。”此后,张弦放弃钢琴,改学指挥,师从中国指挥家郑小瑛、吴灵芬和俞峰。
她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指挥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曾在中央歌剧院担任指挥,并指挥国大型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
张弦原本没想出国,只是因为当时有一位热心的美国来音乐教授,极力劝她去美国进修,并帮她办好了一切去读指挥专业博士学位的手续。“好吧,好吧,那我就去一下吧。”
1998年,她赴美留学,在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2002年,她参加在纽约首届马泽尔-维拉指挥大赛,获一等奖。此后,世界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Lorrin Maazel)把张弦收为弟子,在2002至2004年期间让她做候补指挥,于2004年任命她为助理指挥,并于2005年升任她担任副指挥。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