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继续前行
2006年,先锋派话剧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孟京辉、张广天这两位“过河卒子”仍以前卫的姿态继续领跑。
在执导了儿童剧《迷宫》《魔山》之后,孟京辉今年又拿出好评如潮的大剧场话剧《琥珀》。此外,孟京辉还导演了小剧场话剧《镜花水月》,他把当下的几乎一切流行如架上绘画、多媒体、DV、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悉数搬上舞台与观众互动,最终却被不少观众斥为“看不懂”。
张广天在7月份推出了《圆明园》。这部戏用浓烈的诗意阐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充满矛盾的深刻主题。在《从眼皮里摘落的梅花》里,张广天把拼贴、片断、语言的陌生化、特殊场景的癖好、广场、样板戏、DV等后现代元素发挥到极致,最终他还让演员大声高唱:这出话剧没有意义!使观众多少有些受糊弄的感觉。但他在话剧中展示的细节和音乐才华仍然让人赞叹和回味。
这一年,王晓鹰的《荒原与人》、吴晓江的《夜色迷人》等都是比较前卫的话剧力作。2006年的先锋话剧仍然在丰富着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话剧呈现出多种可能,启发观众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刻反思。
“时尚剧”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小剧场话剧在2006年中焕发出蓬勃生命力。人艺小剧场、人艺实验剧场、东方先锋剧场、朝阳区的9个剧场、海淀剧场等北京的小剧场演出不断,其中都市情感、生活类话剧占了相当比重。
《想吃麻花现给你拧》《星期八的幸福》《枣树》《红玫瑰与白玫瑰》《我的野蛮女老师》《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男女生版、《满城都是金字塔》《北京女孩》等剧目,以对情感的探讨和对当下都市生活的关注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也把很多从不接触话剧的观众拉进了剧场。
和传统话剧不同,去年8月才成立的戏逍堂话剧工作坊,宗旨就是贯彻“市场路线”。这个工作坊至今已推出7部时尚话剧,其中两部演出超过百场并获得观众好评。
“传统话剧因为太讲究艺术追求使很多人望而生畏。我们干嘛不能做一些轻松的、贴近生活的时尚话剧呢?”戏逍堂负责人关皓月并不在意同行批评他们的话剧“浅薄”,他认为今年话剧市场趋于成熟,让话剧分级显得越发必要,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他认为,如果林兆华、李六乙等大家的话剧作品是10级,那么戏逍堂愿意做3级到6级的戏,为观众搭建一个通往10级的台阶。
也有些话剧在时尚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东方先锋剧场业务部经理刘伟批评说,现在有些话剧动辄邀请歌星、影星、主持人助阵,精力过多地用在舞美灯光、宣传炒作上,做出来的只是速死的话剧,或者其形式已经背离了话剧形态,“除了明星和包装,根本没有人物和语言,这只会让观众抛弃话剧!”
北京人艺副院长、话剧导演任鸣认为,良莠不齐是必然的,但眼下的话剧界需要丰富和多元,应该让话剧充满活力地发展。不好的话剧自然会遭到淘汰。
明年是中国话剧百年,届时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儿童艺术剧院及全国各地的艺术剧院、话剧团体将奉献大批话剧力作。站在百年的门槛上,2006年话剧的繁荣足以让人们对2007年充满期待。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