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中国现代戏都费劲,演外国人能行吗?而大打折扣的唱念做打和排除了脸谱、髯口的传统特色,那还有多少京剧味儿呢?”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用中国的演剧方式来表现西方历史背景之下的故事具有相当大的困难,之前有很多剧种都曾经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化了的西方剧本并不能完美地表现原著内涵,也无法尽展中国戏曲的风韵。与此同时,不熟悉京剧、误解京剧节奏“慢”的年轻人又似乎觉得“不必”去“受那个罪”,至少会想象到“不过瘾”。接受采访的有些外国人也表示,他们不会掏钱去看一个无中国味亦无法国味的中国戏。
而京剧舞台上的《悲惨世界》所呈现出的面貌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别扭,但渐渐地进入戏里面就好了,到了后半场我也被感动了,现在要讨论的是怎样把戏剧传统的唱、念、做、打解决得更好。”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说。昆曲比有近200年历史的京剧更古老,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许多中国人痴迷于昆曲,昆曲与其它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后来被京剧所吸收。
“中国京剧演绎的这部法国作品,为东西方文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德国作曲家贡德曼(Karsten Gunderman)表示,冉·阿让很东方,又没有失去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的特征,“中国戏曲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人物的塑造。”1992年,贡德曼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专攻京剧作曲专业。
《悲惨世界》的近200位创作人员均为中国戏曲学院--最权威的培养戏剧艺术专门人才的国立高等院校--的师生。尽管本次排演靠国家专项经费支持,并不用考虑盈亏,但他们还是渴望在票房上有所成就,特别是在目前中国京剧不景气的情况下。
这出戏是根据19世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是第一部由外国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穿著西洋服饰的京剧作品。同样是《悲惨世界》,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创作的音乐剧持续演出十几年,票房收入已达十几亿美元,到中国时也是大受欢迎。几个版本的同名电影在影院和电视台均放映过,中国的观众对其剧情较为熟悉,1958年让·迦本(Jean Gabin)饰演的冉·阿让因汉语配音成为“经典”而更加深入人心。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