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斯要搬入新居了。22年前,她从南京考到北京读文学硕士学位,然后留校任教,至今已经是第6次搬家了。之前每次处理杂志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大众电影》带到新址,虽然不齐,却“收藏”着曾经有过的青春记忆与电影梦。而此次,她淘汰了近年来的几期,并“安慰”自己:“如今电影杂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显得《大众电影》落伍了,好在它也在变化。”
曾经,《大众电影》封面上总有一行“1950年创刊”的字样,不动声色地向读者提醒着自身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不久而问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以及政治风云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它的兴衰起落。
“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大众电影》其实就是一本大众娱乐杂志,但在当时却为数不多。”唐纳斯回忆说,《大众电影》10岁时她出生,稍大时,就开始“煞有介事”地阅读这本杂志。“它‘画儿’多并且漂亮,因此是我的最爱,可以反复地看。”而上面的剧照又常常把她“诱惑”进电影院,喜欢上了电影。“那时的很多中国人,最好的娱乐方式是看电影,最好看的杂志是《大众电影》,在人们穿着单一得只有蓝、灰、绿几种颜色的时代,只有电影和电影杂志‘色彩丰富’。”唐纳斯说。可是, 6岁的时候,她就看不到这本心仪的刊物了--“文化大革命”(1966-1976)开始了,所有的文艺刊物都停刊了。直到1979年1月,《大众电影》才复刊。而随后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全民热衷于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大众电影》等影刊的每期发行量都达到几百万册,而它最高峰时月发行量为879万本(1982年),对于如今的杂志而言,这几乎是“天文数字”。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