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电影杂志的“命运”
• 2007-02-08 • 唐元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唐纳斯要搬入新居了。22年前,她从南京考到北京读文学硕士学位,然后留校任教,至今已经是第6次搬家了。之前每次处理杂志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大众电影》带到新址,虽然不齐,却“收藏”着曾经有过的青春记忆与电影梦。而此次,她淘汰了近年来的几期,并“安慰”自己:“如今电影杂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显得《大众电影》落伍了,好在它也在变化。”

曾经,《大众电影》封面上总有一行“1950年创刊”的字样,不动声色地向读者提醒着自身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不久而问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以及政治风云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它的兴衰起落。

“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大众电影》其实就是一本大众娱乐杂志,但在当时却为数不多。”唐纳斯回忆说,《大众电影》10岁时她出生,稍大时,就开始“煞有介事”地阅读这本杂志。“它‘画儿’多并且漂亮,因此是我的最爱,可以反复地看。”而上面的剧照又常常把她“诱惑”进电影院,喜欢上了电影。“那时的很多中国人,最好的娱乐方式是看电影,最好看的杂志是《大众电影》,在人们穿着单一得只有蓝、灰、绿几种颜色的时代,只有电影和电影杂志‘色彩丰富’。”唐纳斯说。可是, 6岁的时候,她就看不到这本心仪的刊物了--“文化大革命”(1966-1976)开始了,所有的文艺刊物都停刊了。直到1979年1月,《大众电影》才复刊。而随后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全民热衷于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大众电影》等影刊的每期发行量都达到几百万册,而它最高峰时月发行量为879万本(1982年),对于如今的杂志而言,这几乎是“天文数字”。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