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歌德学院北京分院
2008年6月13日晚,来自德国柏林的Jazzanova成员于尔根•冯•克诺布劳赫(Jürgen von Knoblauch)与德国著名女歌手克拉拉•希尔(Clara Hill)在北京愚公移山酒吧进行了在中国的首场演出。
演出之前,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歌德学院邀请了中国国内著名DJ张有待与克诺布劳赫进行现场对话。在对话中,克诺布劳赫与到场的观众以及乐迷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验,介绍了其所属制作团队Jazzanova,以及所创厂牌Sonar Kollektiv。“我们喜欢的,在做的,是那个非已知、非常态的‘中间’状态!”,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出了Jazzanova的特点。
作为电子爵士的领袖, DJ兼制作团队Jazzanova致力于延展各音乐类型的边界,把各种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对任何一种声音或类型永远保持开放态度。他们的逻辑是:没有风格,没有类型,只有不同风格或类型间的关系,即类型与类型之间、自然声与电声之间、新与旧之间、夜场与家之间的“中间地带”。这使他们在90年代的很多重要音乐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谈到歌手克拉拉•希尔与Jazzanova的合作要追溯到十年以前:一次演出时,她认识了Jazzanova的DJ,阿历克斯•巴尔克(Alex Barck,阿历克斯•巴尔克那天作为嘉宾DJ去放音乐)。1998年,阿历克斯•巴尔克把她介绍给了Extended Spirit的制作人施特凡•莱泽林(Stefan Leisering)和阿历克斯•赖纳莫(Axel Reinemer,他俩也是Jazzanova的成员)。接下来几年,他们一起为Clara做了一些单曲。同时,Clara与Stefan间的友谊也建立起来。他们一起写了歌曲《No use》,这首歌后来也收在了Jazzanova的专辑《In Between》里。
晚上11点,在乐迷们迫切的要求下,克诺布劳赫与克拉拉•希尔的中国首演正式拉开了帷幕。Clara Hill演唱了多首自己与Jazzanova合作的经典歌曲,如《No use》等。台下的乐迷们也在Clara Hill的带动下,尽情地扭动、欢呼。
作为世界电子乐的中心,德国是电子乐的重要发源地,是早期电子乐先驱的故乡,也是当代电子乐的重要输出国。据歌德学院中国分院介绍,本次演出是歌德学院今年特地策划的为期一年的德国电子乐推广活动中的第四次活动。根据厂牌、地域、作品等,歌德学院在2008年将举办多次德国电子乐音乐会,邀请德国著名的电子乐制作人、DJ、歌手来华演出并与中国DJ对话,旨在把德国电子乐文化介绍给中国,展现德国非传统、非古典、非刻板的一面。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