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库宾(Wolfgang Kubin),中文名顾彬,于1945年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1989年起主编介绍亚洲文化的杂志《东方向》及介绍中国人文科学的杂志《袖珍汉学》。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我说卫慧、棉棉之流的作品是垃圾,是因为她们不懂语言美。”因炮轰中国文学而成为舆论焦点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抛出了新言论。
他称自己可能是唯一总强调语言的汉学家。这和他的背景有关:他既是汉学家,也是作家;他痴迷于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他受哲学观点影响:“语言决定一切”。
早前《重庆晨报》报道,德国汉学家顾彬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很快又有报道出来澄清:顾彬只说卫慧、棉棉之流的“身体作家”的作品是垃圾,没有否定整个当代中国文学。但同时他也不讳言:中国当代作家不懂外语,导致语言水平“有问题”;中国当代作家视野狭隘,没有自己的声音;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在走下坡路……
顾彬的一席言论让冷清许久的中国文学重新在网络、媒体上活跃起来。国内各路文人针对顾彬言论进行了逐条评论、反驳。有网友为作家们的反驳叫好;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中国作家曲解了顾彬的观点,他们的反驳是无力的。
顾彬对《德国之声》说了什么
顾彬指出《重庆晨报》歪曲了他的言论,新闻源头《德国之声》的记者艾柯称,中国媒体制造了断章取义的“黑色幽默”,并给本报发来了专访的全文。下面是部分摘选。
德国之声:听说您最近作了一个报告,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您能不能大体上归纳一下您报告里的内容,也就是说,中国文学现在这几年存在哪些问题。
顾彬:我只能提到一些我自己觉得20世纪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比方说,如果我们要分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的中国作家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1949年以前的那些作家,他们的外语都不错。张爱玲、林语堂、胡适,他们都能够用外语写作。有些作家两种外语都没问题,比方说鲁迅。1949年以后基本上你找不到一个会说外语的中国作家。他不能够从另外一个语言系统看自己的作品。另外他根本没办法看外文版的作品。他只能看翻译成中文以后的外国作品。所以中国作家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了解是非常差的,差得很。1949年以前不少作家认为,我们学外语会丰富自己的写作。但是,你问一个(现在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学外语,他会说,外语只能够破坏我的母语。我估计是这样,为什么1949年以后没有什么伟大的作家,为什么这些作家肯定比不上1949年以前的作家呢,问题就在这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德国之声:还有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比如所谓的“美女作家”,像棉棉、卫慧。
顾彬:开玩笑。这不是文学,这是垃圾。
德国之声:如果要您跟中国作家说几句话,您想说什么呢?
顾彬:他们先应该好好掌握他们的母语。中国作家大部分的中文非常不好。另外,他们应该先学好,用哪一种方法来写作。在这个方面,中国作家的问题太大了。但是,也可能最基本的问题是,他们的意识是很有问题的,他们的视野是非常有问题的。好像他们还是卡在一个小房子里,不敢打开眼睛来看世界。所以中国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它自己的声音,从文学来看,没有。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