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伊核谈判展现诚意耐心 难消深层次战略猜疑
• 2015-01-21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与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乌克兰战火再起、“伊斯兰国”猖獗如常等“糟心事”相比,伊朗核问题谈判的继续推进,无疑更能给满怀期待走进2015年的人们以慰藉与希望。

本月18日,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再次坐到谈判桌前,各方商定将在2月上旬举行下一轮谈判。这也是六国与伊朗自去年11月24日决定谈判延期后举行的第二次谈判。

此次谈判中,各方仍未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在伊朗所能保留的离心机数量问题上,伊方主张的未来8年19万台与美西方能够接受的4000台相去甚远。对于取消对伊制裁时间表,伊朗方面希望尽快取消,美西方则更想“缓步推进”,时间或将长达十几二十年。

作为伊核谈判的两个“关键角色”,美国和伊朗的态度对谈判的最终走向和成果达成极为关键。此次谈判未能取得进展的背后,再一次折射出双方短期内难以消弭的深层次战略猜疑。

曾为“密友”的美伊两国,随着1979年伊朗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而“化友为敌”——伊朗变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大“眼中钉”,甚至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贴上所谓“流氓国家”的标签。多年的积怨使得双方猜忌不断加深,伊朗对美国颠覆其政权不无担心,在美国眼中,伊朗则成为许多恐怖势力背后的支持者。双方的互不信任在伊核问题中也有所体现,伊朗一再声称发展核技术是出于能源与和平目的,但美国仍然认为其意在发展核武器。

就美伊在谈判中的现实需求而言,美国的目的是让伊朗不拥有核武器,而伊朗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让美西方取消制裁上。手握“制裁”砝码的美国和手握“核武”砝码的伊朗,诚如互相揪着头发的两个人,多年的积怨与深层次的战略猜忌,使得谁也不敢先撒手。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双方慢慢“松劲儿”。这也解释了伊核谈判为何耗时持久但却意义重大的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此次会谈未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美伊双方都对和谈表现出了诚意与耐心。这对双方消除分歧、扩大共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1955年到1970年,尚未建交的中美两国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虽然其间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但至少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保留了一条相互沟通的渠道,有助于双方增信释疑。今时今日的伊核会谈虽坎坷颇多,但同样具有这一作用。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虽然两国国内都存在一定的反对声音,但站在历史机遇面前的美伊应克服分歧,携手达成全面协议,走过荆棘也许将是鲜花满地。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分量”
李克强率重量级代表团赴达沃斯
李克强向世界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
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安倍参观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呼吁和平
马建堂:7.4%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欧盟针对把哈马斯移出恐怖组织名单裁决提上诉
俄军加强北极军事存在 将建成十余个军用机场
缅军总司令发布战争动员令
中方工作组抵克钦调查中国公民被困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6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斐济共和国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与非洲 旅游专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平警钟长鸣 日军罪证如山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