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聚焦行政诉讼法修改:“民告官”迎来裁判公开时代
• 2014-11-04 • 来源:中国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其中增加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供公众查阅,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这条新规,确立了裁判文书的公开制度。

行政诉讼被称为“民告官”,承载着法治政府的梦想。诞生于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迄今已25岁,在法制步伐飞快的当代中国可谓是一部“老法”,实践中暴露很多问题。各界的修改主张中,有主张推倒重来的“大改”,有主张大刀阔斧的“中改”,也有主张修修补补的“小改”。从现在的修改决定来看,属于务实稳妥的“小偏中改”,既不盲从国外制度,探索中国自己的法治路径,又颇能切中弊端,抓住要害。其中最大一个亮点,便是建立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

这个制度的要点,具体来说有:第一,公开的内容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而不是以公开为生效条件;第二,公开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公众,不限于当事人、第三人、律师等;第三,公开的方式是主动公开,以供查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逗号的位置,表明是公开是职责所在,并不以申请为前提,法院没有裁量权。第四,除外规定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注意这里的用词是“内容”而非“案件”,那就是说哪怕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只要隐去相关的字词、句段等内容,仍然应该公开裁判文书的主文。这显然是立法者为防止实施过程中借口保密而拒绝公开的规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甚至可以说是“万能良药”,只要行政诉讼的裁判文书公开制度落实到位,相信很多诉讼问题都可随之化解。在笔者看来,建立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有如下几点意义:

最直接的影响是法官办案的态度、水平和责任,有利于促进法官司法水平和案件审理质量的提高。判决书、裁定书上网,就要必须提高文书撰写水平了,文辞不通,标点不清的就不好意思再出现了;事实判断,适用法律就要更加认真了;强词夺理,个性裁判甚至徇私枉法的就不得不收敛了。有人反对裁判公开,理由是很多地方法官的水平比较低,公开的物质条件不足。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好像因为小孩子会摔倒,就不去学走路。水平低不是理由,可以咨询专家,可以加强学习,也可以通过内部机制选拔或淘汰法官。公开条件不具备也不是理由,可以发布在单位公告栏,也可以发布在网上。中国已经到了移动上网时代,硬件不足绝不是问题,如果因此增加必要的支出,公众也会举双手同意。

最大的好处是让“民告官”案件更加公正、透明和有效率,提高公众对行政诉讼的信心。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有一句名言:“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裁判文书公开才能真正树立司法权威。比如,执行难的问题也可能随之化解,因为公开的判决、裁定对行政机关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抗拒、拖延执行的行为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对于任何一个官员来说都不是小事。

此外,裁判文书的公开也促进学术研究、新闻报道、社会监督的发展。一旦“裁判书上网”,学术界就有了唾手可得的研究资料,新闻界也有了报道素材,民众也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交互作用汇聚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又反过来推动司法审判活动的更加公正和透明。看似要为难法官和法院,实际上是帮助法官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帮助法院抵制行政干预,增进司法权威。

实际上,裁判文书公开就是要让法官的专业裁判接受社会的公众评判。这种对“司法裁判”的“公众裁判”,是对司法活动的最有效监督方式,可以让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很难再发生,懒惰、恣意、偏私、腐败等等都会“见光死”。《决定》将于2015年5月1日实施,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怎么实施,比如公开的方式、期限等,这些问题还需司法解释来进一步明确。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丹麦欲10年内完全停用煤炭
乌东部民间武装领导人当选顿涅茨克“总统”
巴格达发生严重爆炸袭击事件至少24人死亡
突尼斯呼声党党首埃塞卜西发表总统竞选演说
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小巨人”沃顿夺冠
奥巴马苦拼“最惨淡”中期选举
铁路逃票 不主动补票将加罚50%票款
20多部门设立审批受理大厅
中央批准成立新反贪总局 集中精力查大案要案
国内油价“七连跌” 国际油价走势异常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