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何以承担“对明天的责任”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何以承担“对明天的责任”
• 2012-10-31 •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10月29日,日本第181届临时国会开幕,野田佳彦首相在对众议院全体会议发表施政演说时把重振经济作为内阁的最大课题,表示将实施以“日本再生战略”为主的经济对策,并反复强调“对明天的责任”,在短短的讲话中竟多达20次。

显然,野田对于在公开讲话中使用“对明天的责任”一语情有独钟。在谷歌查询页面键入日文关键词“明天的责任”和“野田首相”,便可出现2.3万个查询结果,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也有1400多个查询结果。可以看出,野田的这番谈话受到舆论不小的关注。

此前,野田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正是以“对明天的责任”为题,阐述日本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详陈“人类睿智的三样珍宝”:一是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的思考能力;二是“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多样视角”;三是在“规则之下合理地解决争端的方式”。野田呼吁各国“一起肩负起对明天的责任”。

乍听起来,谈论“对明天的责任”显示的是战略眼光和战略胸怀。但无论在国内政治场合,还是在国际政治舞台,只要对照一下实际,就不难发现,野田谈及“对明天的责任”,会给人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在国内,野田声称为履行“对明天的责任”,不能半途而废,实则是以此为“挡箭牌”,为保住首相位置和民主党执政地位,不愿轻易解散国会,提前举行选举。在国际上,日本在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地区安全和领土争端等方面,并未展示出“人类睿智的三样珍宝”,在此情况下奢谈“对明天的责任”,总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嫌。野田就在上述施政演说中同时宣称日本要强化周边海域的警备体制,声言“守护领土与领海绝不退让”,在涉及主权争议问题上对外示强的言外之意昭然若揭。

野田内阁和日本政府真要肩负起“对明天的责任”,就要清楚日本的“明天”与周边国家、本地区乃至世界的“明天”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明天”指的应是和平、稳定与发展。这个“责任”指的应是维护和推动和平、稳定与发展,为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同样,作为地区大国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前途命运也紧密地同本地区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既有大量积极正面的例子,也有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进而冲击中日关系、波及日本经济等不少消极反面例子。

日本要承担“对明天的责任”,就不能推卸对日本侵略历史的责任,不应成为地区麻烦制造者,而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既是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准则,也理应成为日本看待和处理自身历史定位和地缘战略定位的基本准则。

如果死抱住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不放,纵容甚至迎合日本极端右翼势力,肆意夸大和渲染外来安全威胁并据此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以一己之私、一党之私制造地区矛盾、挑起国际争端,这样的一个日本有何资格奢谈“对明天的责任”?

对于“明天”来说,日本缺的是对“昨天”的正确反思以及对“明天的责任”的战略把握。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两岸十年:新思维开创新局面 反“台独”不动摇
教育部:学生体质下降将“一票否决”
50.4%受访者直言所在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
日本9月份工业生产下滑明显
澳大利亚推动澳元与人民币直接结算
全国至少18省市区将“幸福社会”列为施政目标
印日美对话被猜谈及中国 美日在亚太拉帮结派
股息红利税呼之欲出 持股1年以上或将大幅降税
美财政部计划半年内发行6300亿美元国债
人民币“暂别”双向波动 升值预期升温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