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南说,现阶段应当首先对“用工双轨制”的不合理、不公正从上到下形成社会共识,不能熟视无睹或法不责众,让劳动者看不到希望。
更重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规,并尽力使法律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对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处理。比如劳务派遣究竟在哪些岗位上可以用,完全可以有更加清晰的界定,同时应当加大力度规范劳务派遣公司,保证员工的权益。再比如对同工同酬,也应当出台具体的规范,在现阶段至少可以先要求用工单位不要把劳务派遣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混岗工作,而是“不同用工制度、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任务、不同薪酬”,既缓和现有矛盾,也不会使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对于实在无法调岗的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就应该努力做到与正式工同工同酬,然后在新员工中逐步统一薪酬制度和薪酬待遇。据了解,实现这一点并不会很难。北京部分中央媒体就已对所有编制外员工实现了“同工同酬”,受到员工欢迎。
对国有企业用工双轨制现象,苏海南表示,国企改革经过多年实践仍保留原有的用工方式,肯定不合理,有必要采取措施打破僵化的按身份用工的体制。“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这为建立起真正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提供了良机,应当抓住这个机会。”
“事业单位的双轨制用工则有赖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他认为,事业单位应继续深化改革,能改制为企业的则企业化运营,脱离编制的限制;某些事业单位为主的行业可以打破壁垒,让国有、民办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他透露,今后国家将逐步加大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力度,这将为解决双轨用工的难题创造条件。本报记者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