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中国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场注定没有输赢的对决
• 2014-10-3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望、闻、问、切”是中国传统医学里的主要诊断手段。“切”就是脉诊。近来,一场有关中医脉诊是否灵验的擂台对决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

发起挑战的一方是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网名)。他在网络上发布“阿宝挑战中医脉诊大师公告”,向全国三甲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中医发起挑战,以随机盲法来检测中医脉诊妊娠的准确率是否能超80%,并愿出奖金五万。当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杨桢发微博表示应战。双方约定招募32名育龄妇女作测试者,以评价“脉诊验孕”准确率。

目前,“挑战赛”奖金已在部分网友的赞助下追加到了10万元。成都老中医吕即来也通过微博报名参加,更称愿意出20万作为奖金,摆一个中西医擂台赛。

一个多月过去了,尽管有挑战也有应答还有追加奖金,对决依然是热闹有余而实质性的进展不足,有流于口水战之嫌。这本是一次个人挑战活动,但因为挑战者“阿宝”在挑战公告中喊出了“若胜利,阿宝将提供奖金五万元并终身不称中医为伪科学”,不免让人生出这是一场中医与西医的对决的联想。这似乎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

按中国的史书记载,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一般认为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便是成于这个时期。在公元前5世纪还有“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的记载。

从理论来讲,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判断病因。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在西医,医师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的诊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西药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

自20世纪初清朝末年,现代医学(西医)随着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大量涌入,国运衰弱,也受到严重冲击。有关中医学存与废的争论首次出现。提出反对中医的人士许多都是在当时知名的学者,他们多有西学背景,如当时的梁启超。此后存与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国民政府迫于“全国中医药联盟”200多名代表请愿的压力,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中医界也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在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期间,中医被当成“四旧”,再一次遭到严重打击,“文革”后才重新获得发展空间。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21条,还特别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在我看来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输赢的对决。即便“脉诊验孕”低于80%,也不能说明中医是对解决人类的疾病痛苦一无是处。那种认为中医或西医才是真正的医学的认识都是武断的,有失偏颇。之所以得出这种结论,不是他们对自己赞同的医学门类极为了解,而是恰恰相反,正是一知半解或远远不够,才会让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医和西医其实都是针对人体的医学,如果扣除语言表述方面的不一致。中医通常从功能方面对人体进行划分,而西医一般通过解剖结果对人体划分,两者在生理学方面完全相同。但两者在病理学上完全不同,西医假定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病灶引起的,消除了病灶就可以消除疾病;中医则假定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不正常引起的,消除了这种内环境的不正常就可以消除疾病。所以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不可能结合到一块儿。这也是每每会引发争论的根本所在。

新浪网相关调查显示,在投票网友中,73%的人支持杨桢,19%的人支持阿宝。但这似乎也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实践早已证明,中医永远存在两个极端:拥护者视其为神,反对者指其为妖。

当今世界,求同存异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医、西医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哪一方都不能断言自己才是济世圣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肯定都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就脉象来说,存在很多个体差异,有些是生理性的差异,不能一概当作疾病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医脉诊应与望、闻、问诊合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单凭脉诊断孕或诊病。

中西医其实也能有相互借签的地方,毫无水火不相容的必要。茫茫宇宙中,人类所探知到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中、西医都不过是透过不同的视角来探索人体的奥秘,并希望藉此认知来解除人类的病痛。这正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殊途同归”。在这点上,中西医各有所长,不需要较量出个孰高孰低。毕竟,能治好病才是最关键的。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李克强将出席阿富汗问题外长会开幕式
日媒:日本拟将和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媒:取消9项死刑罪名体现中国司法改革进步
中共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波士顿爆炸案制造者室友因撒谎被控
安倍9月改组内阁后已有4名大臣陷入资金丑闻
第二批自贸区有望获批 天津广东福建或入围
嫦娥五号试验器进月地转移轨道
网信办:友加软件涉嫌传播淫秽信息被通知下架
广州发防控埃博拉疫情通告 违规将担法律责任
微画册更多
轨迹
本期我们选择的照片,汇聚成一条轨迹,这些记录标志性历史事件和足以点亮历史之现实细节的影像跨越了几十年,勾勒出了中国瞬息万变的生动轮廓和中国老百姓始终未变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内质。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