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李莎:中国是我家
吕 翎 • 2008-04-15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我为中国辩护是因为我认为中国是对的。我相信那些谴责中国的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李莎 (Lisa Carducci)

 

在李莎的写字台上,有一幅裱起来的《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封面。封面人物正是她自己,身着大红色唐装,举着一张“小卡片”站在中国国旗前。

这一幕发生在2005年3月16日,李莎成为首批12名领取北京市居民身份证(俗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早在2001年,她还获得了“友谊奖”--中国政府表彰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的最高奖项。

实际上,裱起来的封面是北京周报社的同事们送给李莎的一份特殊礼物,她并没有真的登上杂志封面。“对她来说,拿到中国身份证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曾经与李莎在《北京周报》法文版编辑部和《中国与非洲》杂志共事多年的余红说,“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在改稿的过程中,她经常给非洲使馆打电话核实文章里出现的数据或事实。”外文出版社法文编辑宫结实也持相同观点:“你可以说李莎是个工作狂,因为她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日前,李莎的新书--《这些新疆人》的英文版(These Wonderful People of Xinjiang)和法文版(Ces gens merveilleux du Xinjiang)已经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本书记录了去年夏天她在新疆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李莎是个名符其实的高产作家。在已经出版的44部专著中有37部是她来到中国以后出版的。在中国生活工作的17年中,她曾在大学教授法语和意大利语;曾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也曾在北京周报社担任编辑、翻译的工作,同时撰写专栏。

李莎刚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归来。虽然只有5周时间,但那里治沙工程取得的进展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她还计划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采访。

去年,李莎退休了。“我现在很自由、很开心,只做想做的事。我闲不下来;而且工作会让我一直关注中国的新闻。”她在家中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她的家毗邻首都机场。当2002年她第一次来到这里采访两位艺术家的时候就被红色铁栅栏和定做的松木家具深深吸引住了。“我对这里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她回忆说。结果天遂人愿,那两位艺术家正准备卖掉这套宁静的、被农田环绕的公寓。于是,她就成了这里的新主人。

现如今,她的家里养了16只鸟和165盆花花草草。但公寓附近每隔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轰鸣而过。楼下的邻居正在拆墙拆梁、大肆扩建车库。尽管也曾有抱怨,甚至给区政府写信投诉,但李莎仍坚持把这里当作她真正的家。

尽管祖父在1895年就离开家乡意大利,千里迢迢来到加拿大谋生,但在李莎的内心深处,意大利血统和法语成长环境并未使自己在魁北克找到一丝平静。

“没来中国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身在加拿大心在意大利--我有两个国家但没有祖国。来到中国以后,我终于身心合一了!那种感觉太美妙了。我初来乍到就像在家一样舒适、放松、满足。”

1985年,李莎第一次来到中国,目的是为了旅游。1991年,她再次来到中国,目的是为了教书。她曾多次获得意大利和法国颁发的文学奖项,并能用流利的汉语采访中国人。她说,文化认同感是逐步累积起来的。在大学执教的日子进一步加深了她对中国的了解。

“教书育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教师不是在和某个物体打交道,不能用钱来衡量。教师是在培养人以及他的心灵和思想。对于我来说,教育是享受人生的事业。”她说。

正是由于秉持这一理念,李莎将自己在北京举办的两次艺术展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希望工程”,资助了15名儿童。

就在几天前,她刚刚收到了一份来自青海的礼物。那是她资助的一个14岁女孩寄来的荷花刺绣;不过,上面有个烟灼的痕迹。她不仅毫不介意反而说:“她把家里用的东西送给我,可比送新的珍贵多了。”

然而,令李莎担心的却是她的“藏族女儿” 格玛永初。今年夏天她就要从藏医学院毕业了,但自从去年12月起就与李莎失去了联系。

“我特别担心她的安全,不知道她现在是在拉萨还是在曾经实习过的林芝。”

2006年的春节,李莎是和格玛一家共度的。格玛的家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德钦的一个小村庄。李莎一路上可谓风尘仆仆--3天时间里坐了两次飞机、1次汽车、1次卡车还骑了马才到达目的地。当格玛的父亲献上洁白的哈达时,李莎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可不是电视剧,而是真实的生活。”她说。

因为不知道李莎是否喝酒,所以格玛的兄弟姐妹们用传统的酸奶和酥油茶来招待她;邻居们则带来鸡蛋以示欢迎。李莎说:“他们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热心的人。”

在昏暗、烟雾缭绕的屋里,李莎托着格玛母亲的双手,仔细欣赏她手上的两枚戒指。临走那天,年近60的格玛母亲执意要李莎挑选其中一枚留作纪念。

“我真觉得自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李莎摸着右手中指上的戒指说。

为了更了解西藏的现状,上星期她特意抽出一天时间来搜寻西方媒体报道的所谓“事实”。她表示,两家德国报纸“已经承认了他们所报道的西藏新闻是不实的。”

李莎总是直率地表达观点。1999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她立即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应该对此负责。《中国日报》(China Daily)将其文章刊登在社论页上。1名美国记者和1名德国记者竟然打电话质疑她的真实身份并质问她是否收钱撰文。

她说:“我为中国辩护是因为我认为中国是对的。我相信那些谴责中国的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如果给我100万美元,我会撕掉它、烧毁它。我永远不会说违心的话。我也许会犯错误,但那些错误都是真诚的。”

目前为止,李莎共献血108次,其中22次是在中国献的。

她的最新画作还是在2005年完成的。当时,每个月她都会往大画板上添上几种元素。因为那一年对她来说意义重大--拿到了“中国绿卡”;旅行诗集《航行》(Voyage)获得法国第戎市出版奖;短篇故事集《双黄蛋》获得2006年度Editinter出版社出版奖;赴云南探访了她的藏族女儿一家;住院做了一次手术;等等。

有了中国身份证,李莎可以在没有工作合同或是签证的情况下一直住在中国。

“中国是我家。如果我必须离开这里,对我来说,(叹气)将是世界末日,我也将不再生存。”

(来源:《中国日报》2008年4月9日第20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