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大开发确定了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一目标作了阐释。
杜鹰说,使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就是今后这几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要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最重要的是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个大台阶,我们初步考虑在西部地区选择五大片重点生态区,同时未来十年内还要实施十大生态工程。
给西部地区特殊地位
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今后十年西部大开发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杜鹰说,对西部地区的三大定位,源于以下四个理由:第一,在中国四大板块(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尽管西部地区这十年取得长足发展,但它仍然是短板,最短的那块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西部地区不发展,全国的发展也就无法实现;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不实现小康,全国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
第二,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5%,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全国整个陆上边境线82%都在西部。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居区、边疆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贫困地区,全国75%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现在全国年收入在1196元以下贫困人口,有66%在西部地区。再加上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多元,宗教问题比较复杂,稳边任务相当繁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不稳,全国不稳。
第三,西部地区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森林、草原、湿地、湖泊这些主要的生态载体大多集中在西部,现在全国水土流失的80%、草原退化的主体也在西部。所以,如果不把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搞好,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
第四,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战略资源非常丰富。西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7%,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占全国的66%,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的82%,以及风能、太阳能、特色产业优势、旅游优势、沿边开发开放优势,这些方面的潜力都非常巨大。
杜鹰说,面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两大问题:一是我们能不能始终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础,二是能不能很好的破解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毫无疑问,这两个方面都凸显了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27.5%,但是西部地区的消费份额占全国消费市场的份额只有18.4%,开发内需的潜力巨大。
资金投入多元化
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发改委准备在未来几年向西部地区提供大约6820亿人民币的资金,杜鹰说,今后发改委还要制定一些鼓励社会资金向西部投入的政策,特别是信贷资金,并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杜鹰说,过去十年来,中央对西部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都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十年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总量达到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西部地区的总量达到8900亿元。“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转移支付和投资安排上也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以目前年均20%的速度增长,五年翻一番。
杜鹰同时指出,中央虽然大规模的对西部投入,但从融资结构上看,中央的投资只是一小部分,过去十年西部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是近20万亿元,中央投资不到9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