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老君殿村村民背着行李走向自己的新家.郝同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庄子沟村的移民胡凤英已经将家里的门牌摘了下来,准备带到新家作纪念.郝同前摄
黄朝海显然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新生活,这位46岁的农民三个月前举家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庙湾村迁移到了 140多公里以外的襄樊市襄阳区伙牌镇老李家村。迁移的原因是因为原先的家园将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加高而被淹没。
黄朝海在老李家村的新家是一幢两层小楼,一楼为客厅和厨房,二楼为三间卧室。黄有两个孩子,一个当兵已经三年了,另一个在上高中,因此平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家。
黄朝海说,现在的房子是政府统一给盖的,房子的样式是由黄朝海和村民们在政府提供的许多图纸样品中挑选的,盖房子的时候村民们还选出代表组成监督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黄朝海以前居住的村子在山里,交通不方便,住的是平房,而且20多年了有点破旧。现在住的村子就在襄樊市郊区,靠近公路边,因此黄说他很满意现在的居住条件。
搬到这儿以后,黄朝海承包了10公顷耕地,种植小麦,如今已是小麦收割的季节,收了小麦以后黄准备种玉米。这儿的气候可以种三季庄家。黄朝海说,预计今年他家的纯收入可超过 5万元人民币。
黄朝海以前住的村子没有这么大片的耕地,都是山地,村民以种植柑橘为生,去年黄朝海家的年收入是 3万多元人民币。
和黄朝海一样,庙湾村全村41户 171人都搬迁到了老李家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黄朝海一样满意新生活,62岁的郑加忠还思恋原来的村庄,“老家的水比这儿的好喝。”郑加忠说。
郑加忠爱人去世了,四个儿子都在离老家不远的十堰市工作。然而搬到老李家村以后,离十堰市远了,儿孙来看他的时候也少了,一个人居住在 170多平米的房子里,显得有点儿空阔。
水库加高33万居民需要搬离
黄朝海以前居住的庙湾村就坐落在丹江口水库边上,丹江口水库是一座 1973年建成的用于防洪、发电、灌溉为主的水利设施。
中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决定从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引水到北方,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丹江口水库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从2005年开始,丹江口水库大坝开始加高,以蓄积更多的水向北输送。目前大坝加高工程已经完成,大坝从原来的 162米加高到了176.6米,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也将由原来的157米抬高到 170米,水面面积将由8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的面积。这使得包括庙湾村在内的库区周围许多村子将被淹没。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位抬高后,库区周围有 33万人需要搬迁,涉及湖北、河南两省,其中湖北省18万人,河南省15万人。
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和河南省先期进行 2.3万人的移民搬迁试点工作,为大规模移民搬迁积累经验。庙湾村就是先期搬迁的试点村之一。按照国家政策,每位移民都会得到相应的补偿。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杜丙照处长说,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总结移民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丹江口水库库区周围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将在明年开始,到 2012年湖北、河南两省将完成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杜丙照说,等移民搬迁完成后,丹江口水库将开始加大蓄水量到 170米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