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今年国家关于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区域经济规划需要着眼中国经济新布局,强化两个着力点:一是注重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统一区域要素市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在此双轮驱动下,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具活力,为我国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新条件。
聚焦 1 更多区域规划将陆续推出
日前,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透露,2010年,我国将把一些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些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有消息称,去年以来,国务院多批人马前往新疆调研,市场对新疆大规模扶持计划即将出台的预期日趋强烈。而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等工作,市场预期西藏区域振兴规划不久也将出台。
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包括《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
可以说,2009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集中、影响范围之广泛前所未有。而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仍有望陆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近日表示,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2010年国家对地区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相信2010年国家仍将推出若干个区域规划,不过应该会有所选择,并不会遍地开花,而是突出重点,因为区域规划的制定最终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在制定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细化与实化;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地方的实际需要,注重发挥相关地区的比较优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专家认为,无论是从经济环境,还是从投融资、财税、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来看,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更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将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聚焦 2 瞄准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专家和学者表示,纵观已出台的区域规划,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均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为主线,重视发掘各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发规划都建立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受到较大冲击,相关规划旨在促进东南沿海的产业升级、促进空间布局的优化,而其他出台规划的地区则希望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准自身的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的方式存在着土地粗放利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中央需要在全局上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向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迈进。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即不断缩小国内的区域差距,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不仅仅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即使是在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杨先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