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炭科学院院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经理王金华表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对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王金华认为,与世界主要产煤国相比,国内煤炭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都是煤炭生产大国,他们的煤炭集中度普遍都在70%-80%,中国还不到20%。分散的市场结构和过度的市场竞争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煤炭工业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适应了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战略需要,值得高度肯定。
王金华提出,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说,也必须实行煤炭资源整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管煤炭运行的副会长刘彩英认为,煤炭产业必须走高效安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子。国内煤炭工业的结构极不合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小煤矿的大量存在制约了煤炭集中度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形成了不安定因素。就山西而言,整合可能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的方式。
有多少“国进民退”?
就山西煤企重组,凤凰网做了个网上调查,截止11月16日21时,参与此次网上调查人数为30831人,结果,超七成以上网友认为“煤老板”(小煤矿)应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山西煤企重组的最大困难是什么,47.1%的网友认为是重组协议补偿标准问题;45.2%的网友认为是煤老板自身抵制重组;7.7%的网友认为是项目重组审批程序问题。
对于山西煤老板是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73.3%的网友认为应该,客观上有利于减少矿难、环境污染以及腐败;22.2%的网友认为不应该,容易造成矿产资源的国家垄断;4.5%的网友不清楚。
那么这次整合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了“国进民退”呢?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11月20日,整合后保留的1053处矿井中,国有企业办矿198处,比例约为19%,民营企业办矿294处,约占矿井总数的28%,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561处,约占保留矿井总数的53%。
“小煤矿退出,并不意味民营资本从煤炭产业的退出。”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说。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满红认为,判断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不能单纯以“所有制”论是非,而应以“生产力标准”作为主要衡量标尺。
崔满红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浙江商人在山西发展的这3-5年间,大概投资了500多亿,但留给山西的资源环境恶化状况,却花600亿都无法治理得好。
崔告诫说,其他资源依赖型地区要记取山西的这一教训。
整合后带来的是什么?
截至目前,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97.9%,这意味着,山西省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山西省煤监局局长杜建荣说,整合全面结束后,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将减少74%。由于煤矿数量从2590多座减少到1000座,按简单数学概率算,事故发生率将比现在降低60%多,而且整合后按要求煤矿装备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整合的煤矿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将根本消除短期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
山西省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整合后,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受益最大。到2015年,所有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都要达到国家标准,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5%,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
煤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山西的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要达到55%,是现在的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