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旗下的一家私募基金GSCP将向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 简称:吉利汽车)投资约3.3亿美元,为吉利汽车未来的扩张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投资计划经外媒报道后在国内汽车业界引起关注,因为这会使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GSCP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吉利汽车9月16日发布的一则公告表示其计划发售价值2.45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和约0.89亿美元的认股权证。
9月23日,GSCP和吉利汽车签订了投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可转债券2014年到期,年息3%,可转债券可以按每普通股1.90港元转换为约9.98亿股吉利普通股,如果不予转换,债券将按面值赎回。此外,GSCP将获得吉利汽车约3.0亿股认股权证,每1份认股权证可认购吉利汽车1普通股,最初行使价为每普通股2.30港元。
吉利汽车是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2005年5月在香港上市。高盛对吉利汽车的投资将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完成。该投资将被吉利汽车用于扩大产能,包括为湖南厂房新增每年15万辆的产能。
看好吉利未来发展
在许多人看来,高盛旗下机构之所以愿以2.5亿美元入股吉利汽车,显然是看中了吉利汽车的成长性。
据吉利汽车9月8日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实现59.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净利5.96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每股基本赢利0.09元,同比增长93%。吉利汽车预期今年产销目标为25万辆,比去年增长22%,由于前7个月已完成全年任务的65%,因此相信全年销售目标可顺利完成,并且下半年赢利将较上半年更好。
赢利主要来自于国内,受“小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等政策刺激,吉利汽车上半年在国内市场赚了很多,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20万辆。吉利汽车在国内拥有109家4S汽车专卖店和680余家品牌经销商以及569家售后服务站,另有43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网络。
吉利的出口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根据中报,吉利汽车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12%、2008年的19%大幅缩水至今年上半年的5%。
该公司资料表示,前7个月的出口量同比下降69%,去年最高每月可出口4000辆到5000辆,上半年表现最遭时每月仅出口几百辆。目前也仅回升至2000辆。但公司表示,未来还是依靠出口为增长点,并预计下半年出口状况将会继续改善。从2003年起,吉利汽车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出口到30多个国家。
吉利汽车的前身是创建于1986年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县制冷元件厂。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吉利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了第一台轿车。
目前吉利汽车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现有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帝豪、上海华普、上海英伦、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吉利汽车还建立了汽车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经具备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
吉利汽车目前拥有员工8000名,注册资本63000万元,总资产逾50亿元。
吉利汽车表示,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方向盘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15个系列42款整车;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8个系列发动机、7个系列手动、自动变速器;到2015年,吉利将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国际投行觊觎中国汽车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825万辆和833万辆,同比增长26%和29%,保持全球第一。中国车市在全球车市低迷的状态中率先回暖并持续走高,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不仅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也吸引了国际投行的目光,许多私募基金纷纷来华投资汽车行业。
在高盛旗下的私募基金GSCP投资吉利汽车之前,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旗下子公司已斥资2.32亿美元,收购比亚迪股份10%的股权,而更早些时候,奇瑞汽车获得了鼎晖投资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多家投资机构的20多亿元人民币投资。
对中国汽车厂商来说,目前他们正在努力吞并国内规模较小的汽车品牌,收购陷入困境的海外品牌,意在提振自己在国内外的汽车销量,同时以便在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出现的一波整合潮中生存下来,因此能获得国际资本的注入,是求之不得的事。
而对国际投行来说,这些中国汽车公司可能会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头羊,而且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市场。
国际投行们的这种观点也获得了全球知名服务机构安永的认同,9月22日安永宣布在上海正式成立全球汽车行业中心。
安永资料指出,全球汽车市场将于2010年底开始恢复,而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到2015年国内销量达到1500万辆,与北美、欧洲“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