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共进口了2.0067亿吨石油,以满足国内需求,这是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一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1.4%。这使得国际油品市场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石油市场的走势,中国成品油价格不得不和国际市场接轨。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走势趋同。
但从6月30日的这次成品油提价看,中国消费者似乎还没有适应,他们更多的表示出了抱怨。这是中国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来的第四次调价,一次下调,三次上调。
从储量看中国并不是一个缺油的国家,根据2000年以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对全国油气资源的评价,全国有石油地质资源量1041亿吨,最终可探明地质资源量619亿吨,全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约150亿吨。
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是65亿吨,排名世界第九位,前八位分别是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和俄罗斯。
中国炼油能力也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炼油国,炼油能力达到4.2亿吨/年,到了2008年中国炼油能力超过6亿吨/年。
但中国原油产量以及实际炼油产量并不能跟上石油消费增长的速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石油消费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国内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5.0%,其中,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4%,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在过去的60年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石油的需求表现的如此强烈。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中国在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炼油、机械制造、油田工程建设、石油科技等方面都很落后,石油工业处于恢复与探索阶段,因此,国民经济所需石油基本上依赖进口,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也很高,不过,由于需求与进口能力有限,那段时期的进口量并不大。
为了改变石油依赖进口的状况,也为了发展自己的石油工业,1953年到1957年,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加快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的建设,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 8%。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1965年新中国结束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基本实现了自给。
从1973年起,中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中国成了石油净出口国。1973年至1993年,中国共计出口原油4.3亿吨。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带动的对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得中国石油净出口国的身份只维持了20年,在1993年中国就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之后随着进口量的逐年增加,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近年来,中国主要依靠新建和扩建炼油能力并增加原油加工量来满足国内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所增加的原油加工量绝大部分是进口原油。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曾出现过短暂的下滑,如柴油净进口量在2008年二、三两个季度都超过200万吨,但在四季度变为净出口约13万吨。原油净进口量在第四季度也有降低,四季度石油净进口量降到4643万吨,成为2008年石油净进口量最少的季度。此外中国国内原油加工量在四季度也出现8年来季度同比的首次下降,虽然降幅只有为0.1%。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逐步回暖,中国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又开始出现上涨,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6月初的数据,中国两大石油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的成品油库存3月末环比下降14.7%,同时销售在3月份环比增长21%。数据显示3月中国原油加工量上升至之前五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该协会预计,到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幅将恢复或者超过危机发生之前。
未来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为4.5亿至6.1亿吨,届时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到70%之间。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