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打造阳光政府 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 2009-04-24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从目前来看,这种担心也不无现实根据。据媒体报道,某市公民曾在一年内向当地规划局提出了700多件信息公开申请,结果四分之三以“秘密”为由予以否决;时下各地房价节节攀升,已演变成影响民生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不断有公民或公益组织要求公开房地产成本,但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却往往以“秘密”为由不予公开。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环保领域,在不少污染严重的地区,受害民众、环保组织要求公开污染信息的呼声十分强烈,但一些部门机关往往以“秘密”为由予以阻拦。

2008年5月12日,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和某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8.4%的人认同“获取政府信息是公众应有的权利”,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是“官员财产情况”。

那么,政府官员财产情况是否属于不能公开的个人隐私呢?尽管社会普遍认为,掌握公权的官员理应公开财产,接受监督。但“个人隐私”之说却在一些地区仍大有市场,这造成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申报法等“阳光法案”迟迟难有实质性进展。

 

接受检验

政府信息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折,突出体现在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2008年,中国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件,这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008年5月12日,中国南方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强烈地震。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中国首次遇到的特大灾害,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是个极好的检验机会。

事实上,仅十几分钟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地震发生的地区、震级和国家抢救措施迅速通过媒体发布各种信息。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政府处理这场地震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开放新闻,尤其是在第一时间为国际媒体提供采访便利。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采访的国际媒体达到两百多家。正是由于信息得到及时、全面地公开,才使得这场灾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展开了及时有效的救援。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司长吕锡伟指出,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中,刚刚施行不久的《条例》正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接受了实践检验。

“官方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提供最新的死亡人数。” 2008 年 5 月 13 日 的英国《卫报》如是报道。

2008年8月在中国召开的奥运会,更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次全面考验。据北京奥组委数据,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报道的注册与非注册的外国记者约有2.5万名,其中一些国际主流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等,参会的记者达到了两三百名之多,其规模甚至超过了中国国内主流新闻机构。而且,这些国外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奥运会体育赛事,还包括政治、环保、人权、宗教等一切较敏感的领域。

应该说,对于来自国外媒体的压力,中国有关各方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 “遵循国际游戏规则”。2006年11月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对此,很多人曾经担心,奥运期间,国外记者肯定会用他们一贯的思维和方式进行大量的负面报道,这将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这是一种过时的思维。我们不怕记者‘挑刺’,我们不怕公正的批评,一点也不紧张。”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公开表示,“我们有这个自信,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有这个承受能力。”

境外有舆论认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加快,是在奥运会压力之下的结果。对此,中国著名外交官、北京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说,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应该把中国信息逐步公开的举措,放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看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也在不断地进步。”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更多
中石油将在长庆油田建最大储气库
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效果非常好
晋冀鲁等九省区遭大到暴雪袭击
伊拉克要求250名美国“黑水”公司雇员离境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
1月经济数据或今发布 预计CPI增1.8%
安监总局:对瞒报事故提高等级调查处理
土地整顿风暴升级 “陈年地王”被迫快步入市
中国三网融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复旦大学“曹氏DNA调查”项目锁定重点区域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