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河南抗旱保苗 水利设施建功
• 2009-02-17 • 本刊记者 金多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著名水利设施“红旗渠”在这场50年一遇的大旱面前发挥出重要作用。(石刚摄)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10年的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林州曾经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被誉为“人造天河”、“当代万里长城”,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人造天河”面对多年不遇的干旱,它的巨大功能被重新挖掘利用。

家住姚村镇申家岗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多亏了红旗渠,要不今年肯定绝收!“她家的三亩地已经全部浇灌了一遍,土质踩上去非常松软。由于地处红旗渠下游,申家岗村的1200亩农田全部靠红旗渠水灌溉。更为可贵的是,由于红旗渠水每立方米只需5分钱,灌溉一亩地需要150多立方米水,这里的农民浇灌一亩地的成本只有八元钱左右,不会增加农民种地的负担。

旱情发生以后,为保障红旗渠水源充足,当地政府千方百计从山西等地调水,同时启动南谷洞水库2000万立方米的储水,将红旗渠引水量由往年的1.5立方米/秒加大到4立方米/秒,为林州市小麦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据了解,截至2月中旬,林州可浇灌的44.9万亩麦田中,返青水已浇38.6万亩,其中29万亩是靠红旗渠分流的农业用水浇灌的。

相对于地处红旗渠灌溉区域的幸运儿来说,林州一些偏远山区出现了浇水难的问题。林州市共有小麦受旱严重面积6万亩,重旱面积5万亩,这些灾情大多发生于红旗渠无法覆盖的山区。

进入2月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的出现两次降水,尽管水量不大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并使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减少了2500万亩,也为部分地区浇水保苗争取了时间。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本月中下旬我国中东部有望再次出现将雨。对于那些苦苦耕作在土地上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他们最期盼的消息。然而要彻底缓解旱情,依然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更多
中石油将在长庆油田建最大储气库
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效果非常好
晋冀鲁等九省区遭大到暴雪袭击
伊拉克要求250名美国“黑水”公司雇员离境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
1月经济数据或今发布 预计CPI增1.8%
安监总局:对瞒报事故提高等级调查处理
土地整顿风暴升级 “陈年地王”被迫快步入市
中国三网融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复旦大学“曹氏DNA调查”项目锁定重点区域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