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河南抗旱保苗 水利设施建功
• 2009-02-17 • 本刊记者 金多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林州市申家岗村一农民正在浇地。由于地处红旗渠灌溉区,全村1200亩农田全部靠红旗渠水灌溉。(石刚摄)

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的农田正在浇灌返青水,截至2月14日全县172万亩小麦已经全部浇完第一遍水。(石刚摄)

从去年11月开始,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其持续时间之长,破坏范围之大,受灾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由于正值小麦返青的关键时期,如果旱情继续加重,必将严重影响夏季小麦产量。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这场旱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本刊记者赴河南,实地考察中国第一产粮大省河南的抗旱情况。

2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黄河故道,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常年种植粮食250多万亩,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粮食总产和商品粮贡献量位居河南省第一,并连续六年荣获全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由于地处豫北平原地区,加之“引黄入滑”工程于2008年3月顺利完工,黄河水经大功河可以灌溉到滑县绝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当车辆驶出滑县县城,远远可以看到田间地头上到处都是正在浇地、耕作的农民。沿途大部分麦地已经开始返青,间或可见大旱之下一些枯黄的痕迹。

58岁的李全东是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农民,他正在为自家的地浇水。“往年雨水足的话,根本不用给小麦浇水。今年大旱,就要多浇一次返青水。”离麦地大约50米远的地方,一处机井正在工作。在滑县,机井抽水、管道浇灌是最常见的灌溉方式。

滑县从2005年起开始为全县农田铺设地下管道,可以直接将机井抽取的农业用水引到几十米甚至数百米以外的农田,从而摒弃了以往靠水槽引流的方式。这一新型引流方式在节约用水的同时,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大旱之际,管道灌溉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

看着自家正在浇水的麦地,李老汉显得并不担心。“我家的地往年亩产能达1000公斤,如果病虫害防范得当,今年丰收应该不成问题。”

在贾固村,记者还遇见了正在为农民分发“科学种地指导资料”的技术员张心玲, “今年干旱,很多农民误以为多施肥可以帮助小麦度过难关,但这会导致麦苗被烧死。我们必须把抗旱的科学经验传播给他们。” 为了帮助农民度过旱情,滑县农业局抽调了46名技术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科学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度过难关。

张心玲说:“根据经验,尽管麦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枯黄,但只要及时浇水,就不会影响小麦夏收的产量。”

据滑县市政府介绍,滑县172万亩受旱小麦在14日以前已经全部完成了返青水浇灌工作。

尽管滑县及时采取措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麦苗枯死情况,但在这场抗旱保苗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近年来,由于严重开采地下水,滑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而索取过度的地下水资源可能会为日后的生态状况埋下隐患。此外引黄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引黄灌区设计面积195万亩中仅30余万亩受益。

与地处平原地区并依赖黄河水浇灌的滑县相比,河南省林州市由于地处山区,取水困难,面临着严峻的旱情。

林州市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区,水源稀缺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与居民。从去年10月上旬至1月初,林州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4.3毫米,是自1956年有气象记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的年份之一。降水少,气温高,土壤失墒快等原因导致林州旱情不断加重。全市50.2万亩小麦中受旱面积达到30万亩。在这一空前旱情面前,年过半百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再建奇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州市缓解了旱情。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石油将在长庆油田建最大储气库
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效果非常好
晋冀鲁等九省区遭大到暴雪袭击
伊拉克要求250名美国“黑水”公司雇员离境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
1月经济数据或今发布 预计CPI增1.8%
安监总局:对瞒报事故提高等级调查处理
土地整顿风暴升级 “陈年地王”被迫快步入市
中国三网融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复旦大学“曹氏DNA调查”项目锁定重点区域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