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滑田友作品《轰炸》捐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吕 翎 • 2007-12-05 • 本刊记者 缪晓阳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12月4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即将竣工之际,已故雕塑家、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滑田友先生的家人向纪念馆捐赠了他的雕塑作品《轰炸》。

《轰炸》是滑田友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法国创作的。1937年,滑田友听到上海闸北被炸、南京沦陷、人民被屠杀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悲愤、痛苦、焦虑和担忧。在这种情绪下,他开始构思创作《轰炸》,寄托他对祖国的思念。1939年,完成《轰炸》的立体构图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入侵巴黎,滑田友将作品立体构图稿藏在地下室煤堆中,躲过一劫,直到1946年才最终完成这件倾注艺术家对祖国和人民全部情感的作品。

《轰炸》描写一位母亲手抱幼儿,拉着几岁大的儿子躲避飞机轰炸的情节,通过三个不同年龄人物的不同动势与表情,表现出他们在敌机轰炸下的心理状态,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害,同时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一种极端状态下的人性光辉。

从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仰面朝天,两眼盯着天空上狂叫的飞机,嘴微微张开,似是在发出抗争的呐喊,表示出她对侵略者强烈的愤怒。此时,她一只手紧紧地搂着怀中那未满周岁的婴儿,另一只手牢牢地牵着几岁大的儿子,几乎用全部的身体掩护着孩子们,充分反映出一个伟大的中国农村母亲在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们的勇气与献身精神。

《轰炸》在艺术处理上采用了一种非常简练的造型,组成一个斜三角形的构图。构图中,以母亲为主体构成一个倾斜很大的动势,表现战争的动荡,但这一倾斜动势又没有倒下,母亲身旁的儿子在构图上起到支撑的作用。压力下的稳固表现出中国人民在强敌入侵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评价说:“滑田友是留法最早的中国雕塑家之一。他很好地掌握了法国雕塑艺术概括、单纯、整体的形体塑造风格。此外,他还注重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炼创造了中西精华结合的面貌。《轰炸》就是这类创作的典范。”

捐赠仪式结束之后,滑田友的女儿滑夏告诉记者:“将‘轰炸’雕塑捐赠给纪念馆是父亲的遗愿,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能帮助父亲完成愿望,我真的很欣慰。”

“作为抗战时期作品,《轰炸》为纪念馆增添了一件颇具意义的展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轰炸》将安放在纪念馆新馆的展厅里。

 

作者简介:

滑田友(1901——1986)系江苏淮阴人,一九三三年随徐悲鸿赴法国学习雕塑,一九四八年回国。其多件作品在巴黎的春季和秋季沙龙上获得过金、银、铜等各类奖章,并被巴黎市政府和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收藏。他的代表作有《沉思》、《轰炸》、《母爱》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