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于11月15日结束。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网民支持调整方案。最终的方案有望年内正式公布。
这项方案自11月9日起在新华网等网站上公布并开展民意调查,引起强烈反响。据初步统计,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
按照这项方案,今后五一黄金周将被缩短为1天,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总休假天数从原来的10天增加为11天。原来的三个黄金周长假(春节、五一、国庆)将被减少为两个,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3天的小长假。
据介绍,部分网民对本次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持不同意见。其中,是否应取消黄金周、春节假期是否应提前到除夕、带薪休假制度能否真正落实等,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
为何要取消黄金周
黄金周的引入始于9年前。当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正面临经济不景气、内需低迷的困境。政府由此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以便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根据统计局和旅游局共同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每年三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已占到当年国内旅游市场总量的1/4左右。可以说,黄金周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放假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于黄金周而言,主要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问题由此产生。有关专家认为,这3个假期中,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尽管黄金周可以为旅游业带来大量的收入,但是,像股票、证券交易、外汇、期货,以及对外贸易等很多部门,包括会展业,在黄金周期间都会停业,这笔损失不会少于黄金周所带来的利益。另外由于人们集中出行,黄金周期间游客对旅游景点、著名旅游景区的破坏较严重。
以故宫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佳的日接待量为3万人,最大日接待量为6万人,极限日接待量为8万人。但2000年5月2日创造了日接待12万名游客的纪录。在黄金周中,故宫的游客人数大多在10万人左右,连续数日超过极限日接待量。
文化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黄金周过度超载,会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重大损害,在这方面教训非常多,我们也一直在呼吁解决这些问题。”
休闲团聚:需要长假吗?
在此次的假日调整方案问卷中,对于“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将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等问题的调查中,80%左右的人表示支持,而对“国家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支持率高达近90%。但是对于“将五一调整出的2天和新增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表示支持的则占62.27%,是所设的6个问题中支持率最低的一个。这表明人们对于五一黄金周的存与废还有着矛盾的心情。
广东省政协委员祁海坦率地说:一些人认为黄金周弊端明显,是只看到黄金周的旅游、交通等问题,却没看到其休闲价值、家庭团聚的独特价值。只有黄金周家人才可能同时放假团聚,这点有薪假期也未必能做到。如果将五一长假分解到清明、中秋等,人们做的多是事务性活动,休闲团聚的功能难以满足。
11月13日,21家媒体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保留五一长假建议。他们提出,黄金周制度已实行了8年,对黄金周的期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劳动者家庭所在地与工作地高度分离的现状,决定了人们需要一个较长的假期满足与家人团圆的愿望,而这些,是分散的、短期的假期无法达到的。
刘强是北京的一位大学生,他喜欢利用黄金周与朋友一起出游,因此他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他的看法是,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出游机会减少不说,还将造成十一和春节长假期间出行集中度更高,交通压力更大,旅游景区压力也更大,机票火车票将更难买。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则表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挤占员工的假期现象比较严重。黄金周假期长,政府机构这段时间都不运作,从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中小企业给员工放假。如果改成现在的分散休假,这些员工,特别是打工者的假期很难得到保证。”
复兴传统文化
与五一黄金周废存难定的情况相反,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民赞成民族传统节日的回归。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认为,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这四大传统节日的回归,意义十分重大。节日民俗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标记,对于一个群体的文化传承,对于民众的团结和睦,对于社会的安定,其意义均非同寻常。
目前一些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与民俗活动的传统节日,由于缺少假日的支撑,使得民俗活动变得有名无实。
比如中秋节,它有吃月饼举家团圆的习俗,晚上要赏月,还要祭月。更重要的是,根据传统,中秋节这一天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放假提供了团圆的机会。这样的民俗仪式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敬奉自然,体悟自然与人生之理,合家团圆,珍惜生命与情感。
在中国,特别是南方,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法定节日假,这项习俗受到较大的影响。
田认为,节日对于现代社会有着特别显著的价值。节日的民俗就是要在人们忙碌一段时间后,通过特定的仪式,唤起和强化人们的文化观念,让人们不要在诸事繁忙中丧失对民俗文化的体验。
美国《华夏时报》也很关注中国的节假日调整,评论说,中国把农历除夕、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顺应民意之举,有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春节已经是世界有名,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向亚裔人祝贺春节,美国好几个州都在试图把春节变成法定假日。其它的那些节日,美国人还不太知道。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强,影响在不断增大,在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之后,这些节日很可能也会走向世界。
日前,网上调查已经结束,所有意见都将被归纳和汇总,并作为调查结果的一部分上报国务院。最终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有望年内正式公布。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场全社会关于休假制度的大讨论都表明了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权益,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背景常识
除夕:从东汉开始,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被称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端午:先秦时期便有了端午节俗。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黄金周休假方案调整前后的全年休假对比
按公示草案:双休52天×2=104天 一日假期元旦+中秋+端午+清明+五一=5天
黄金周2×3天=6天 共计115天。
按以往制度:双休52天×2=104天 一日假期元旦1天
黄金周3×3天=9天 共计114天。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