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中国的“2061计划”
•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不仅仅是科普

这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由中科协发起并起主要的组织协调作用。作为科学家的学术团体,中科协成立于1958年,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很长时间以来,中科协开展的科学普及工作主要局限于技术推广,为生产力服务。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当时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你怎么可能让人家有兴趣去了解地球是怎么运转的呢?”朱效民说。

可是,发展到后来,农业部、科技部、林业部等多个国家部委都开展了技术推广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中科协怎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科学普及怎么定位,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朱效民说。作为执笔人之一,朱效民参与了中国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家课题研究,该课题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对于“2049计划”,朱效民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

在朱效民看来,“2049”计划刚刚发起时,中科协把落脚点基本放在了科普上,但经过深入研究,朱效民得出了一个令人颇感意外又引起较大争议的结论:如果排除了科学教育的作用,科学普及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贡献很小,至少对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公众而言,科学普及提高不了他们的科学素质。

“从此次颁布的《纲要》来看,‘2049计划’显然改进了原有思路,不再认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手段就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而是动用了多种手段,其中把科学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朱效民说。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与其受正规科学教育的年限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在于学校的正规教育。

“科学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由于对象统一,可以做到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及制定出明确的考核标准,因而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最佳途径,而约束力不强的科学普及,则很难作到这一点。” 朱效民说。

“2049计划”的对象是18-69岁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纲要》又从中确立了未成年人、农民等四类重点人群。

“在我看来,确立四类重点人群,反而使得重点不清楚,实际上是眉毛胡须一把抓,在实际中很难操作。”朱效民坦言。不过在他看来,这么做也是出于中国国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失学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和城镇普通劳动者,这也是《纲要》把这两类人群划为重点对象的原因所在。

“对这些失学者进行科学素质方面的‘补充’和‘延续’,实际上是一种‘亡羊找羊’的做法,而且这‘羊’恐怕也会越找越多,永远也找不完。因此,当前最紧迫的手段是先把义务教育失学率这个‘牢’补起来。” 朱效民对《北京周报》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