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中国的“2061计划”
•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主要内容

在《纲要》中,中国确立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纲要》确立了科学素质建设的四类重点人群: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希望以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为什么选择这四类人群?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重“瓶颈”之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全社会具有表率作用。

对于如何实现目标,《纲要》推出了四项“基础工程”: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中国科普经费无论是人均还是占GDP的比例都很低,在近1/3的地区,人均年科普经费不足0.2元,服务于公众的科普场馆和设施非常缺乏。据资料显示,美国平均每41万人拥有一座科技博物馆,日本是38万人,而中国则高达540万人,且科技馆规模小,技术落后。

因此,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纲要》提出在未来5年内,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300余座增加至500座,省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总数由目前的1000余座增加至2000座,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根据2003年一项调查,在中国有超过90%的公众是通过电视获得科技信息。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内容并不能满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国家级的中央电视台的科普节目播出时间仅为9%,且科普节目收视率不足1%,在很多地方还无法收到。但在日本,其科普节目播出时间占15%以上,美国占20%以上。”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

鉴于这种情况,《纲要》提出要着力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除了鼓励、支持电视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还应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