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应成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
谈到性教育,很多人认为学校应成为让当代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课堂,学校应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然而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近9成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遇到有关“性”的问题时愿意向父母求解,他们认为性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在家庭,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有关“性”的知识。除了满足好奇心的理由外,7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接受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权利。
然而,使家庭成为性教育第一课堂却并非易事。北京市妇联曾对东城、海淀等5个城区的15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而其中又以母亲的比例居多,占到70.2%。而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方法存在很大问题:近四分之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应当适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当孩子问及父母有关性的问题时,有50%的家长告诉孩子长大以后就知道了,能够给孩子进行比较深入讲解的只占3%。
在北京借读的高三男生孙杉说:“父母没有教我什么,从来就没有过。我上初一的时候,家里装了电话,我有自己的一个电话本。我妈曾经看过,看到几个女生的电话,就和我说,不许想别的,好好学习。从那么早的时候就开始阻止你,从你稍微有些想法时就阻止你,你已经就不能向前走了。但是生理变化明摆着呢,又必然会发展下去。正常的路被堵死了,就有可能会往歪了走。”孙杉坦言,从初一到高一,他直接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只有毛片。
家长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而且也无从谈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苏萍教授说,三种有关性教育的观念是要摒弃的,一是无师自通论,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需再学有关的性知识;二是封闭保守论,认为孩子小,还是不谈性为好;三是不要唤醒论。苏教授说,正是由于性教育滞后,才发生了一些无知愚昧的悲剧。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应该在由老师去讲。他们认为自己不是性教育专家,很难掌握性教育的尺度,而且有许多的不方便,难以启齿。
2005年11月22日,国际著名性学专家雪儿·海蒂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的讲座上谈到,一家人完全可以坐在一起谈论关于性的内容。比如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时,便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很好时机。
她说,在美国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孩子有关于性方面的问题,父母常会把一本书递给他看,书上能把很多性的知识告诉孩子。海蒂表示,她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她认为这是结束对话的一种方式,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敢再问父母,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会出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父母能够更自由、自然地和孩子谈论性方面的事情。其实,父母在孩子面前亲热也是简单直接进行性教育的办法,但有个重要的前提:父母一定要坦然地表现自己。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