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的天平倾斜
加拿大留学生詹姆斯因为喜欢形式简洁、意蕴深远的汉语而来到中国留学,可是当他想和中国同学谈谈古诗词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和他用英语聊天。
“我的中国同学讲话时经常夹杂着英文单词,有些成语他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很多人的中国字写得不好看。”詹姆斯有点失望。
在一所学校教语文的徐晓敏,陪孩子参加过一次“疯狂英语”的讲座。“疯狂英语”是一本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英文学习、娱乐杂志,同时也有自己的英语培训课程。当她看到上万名学生在一起大声喊出英文单词,用英语交流的场面,她觉得兴奋又有些不可思议:大家怎么学起英语来都那么有激情,在我的课堂上要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怎么就那么难?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马以鑫说,现在的大学生,包括有些中文系的大学生写的文章都文理不通,主谓宾分不清,部分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更是连基本的汉语语感都倒退到高中生水平,这就是不当的双语教学搞得学生晕头转向的后果。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劲头远远高于学习汉语,有的甚至连专业课也被排在英语之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许多高校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证书和学位证、毕业证挂钩,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四级或者六级考试才授予学位或准予毕业。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永泰指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全国大学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持的旨在考察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试。虽然主办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是自愿参加,而非强制性的考试,但是这些高校的做法无疑迫使学生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
在中国,不仅仅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英语的狂热,许多学校和家长更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让孩子学习英语。
北京市丰台七中的语文教师高岩告诉记者,他所教授的班级每天上午都有一节晨读课,按照规定,周一、周三、周五阅读语文,周二与周四阅读英语,但很多次他到教室,都看到有学生用应该阅读语文的时间来背诵英文单词,有的学生为了不被老师发现,还将英语材料夹在语文课本中偷偷的阅读。
高岩认为,中小学生语文水平本来就不高,自身对汉语的语感也没有完全形成,过早地接触学习英语,尤其是这样只重视英语学习而忽视语文的不正常学习劲头,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基础不稳,从而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和深造。
高岩无奈地说,目前在各门学科中,语文已排到了很后的位置。学生家长无论是补课还是请家教,首先想到的会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却很少想到语文。
对于这种现象,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不无痛心地说道:“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