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是中国青少年学习自己母语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学校每学期新发的课本中,最抢手、阅读率最高的是语文课本,而被学生列入不受欢迎课程排行榜的,也有语文。这个矛盾,正是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困惑。
“孩子的语文成绩上不去,我心里能不着急么?”在北京工作的医生刘成(化名)与自己儿子的语文老师交流时焦急地说道。刘医生的儿子正在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读高三。
孩子的语文成绩始终跟不上,令刘医生非常担忧。据他介绍,他的儿子对文学很有兴趣,看书和写诗歌是孩子的爱好,但是学校里每次语文考试的时候,孩子的成绩都很一般,而且考试的分数往往起伏很大,令他很难放下心来。
刘医生甚至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委屈,因为学校的老师希望孩子尽量少花些时间在阅读课外书籍和创作诗歌上。“他们认为学生还是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上,并且多做些习题加强训练才好。”刘医生说道。
刘医生说,孩子很热衷于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也时常能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一些诗歌,为此耽误了许多学习的时间。
对此,刘医生表示无可奈何,他说他曾多次和孩子说过老师的要求,但是孩子坚持认为语文课上学不到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很不喜欢那些枯燥无味的习题和缺乏新意的作文题目。
刘医生通过与其他家长沟通还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语文学习上面临这样的困惑的学生。
全国首届“语文之星”一等奖获得者顾文豪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说,当学生这么多年了,一直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但现行的教学现状确实有不少让他和他的同学很失望的地方。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在由《新读写》杂志等发起主办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的200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知名作家发出了如上感慨。他们在论坛结束时共同发布的“金山宣言”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