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授徐宝文也指出,导师队伍这几年虽然数量上大大提高了,但质量上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只有矮子里面选将军,使一些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写过的教师成为研究生导师来指导硕士生、博士生。以至于有的研究生说:“搞得好,他指导我;搞得不好,还得我来指导他。”
路文彬说,部分导师伦理道德水平也在下降,缺乏责任心,敬业心,追逐名利,最近一些高校教授嫖娼,抄袭他人论文等现象都暴露出导师在基本道德素质上的不足。
而在高校中,研究生为导师干活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为了完成导师交代的项目,研究生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这成为研究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源。
“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毕业于北京某理工院校的研究生李爽(化名)说。他就曾经花费半年的时间全权负责导师交代的一个项目,所得的报酬大约在300到1000元左右。为此,他曾经连续在实验室熬过好几个通宵。“最痛苦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东西与我的专业无关,可我还要早出晚归,那种心情很复杂。”而他这样的经历还在各个学校不断上演。
路文彬分析说,对于这些现象,必须从上抓起。不但要严格审查导师资历问题,要看学术成果,有没有学术研究能力。更要重视导师的道德素质,先为人,再为人师,对于一些很久没有研究成果,或者长期带不出合格的学生的导师,应该取消资格。此外导师应该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管理。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