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
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80年10月7日,中国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于是,中国将一批普通中学改制为职业中学,并且要求一些单位和学校联合办学。这个时期,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能分配工作,职业教育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出现了下岗工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始无法安置工作,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计划订单政策随之终结,职业学校招生开始出现困难。职业教育需要面对劳动力市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面对这样的困境,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其中,一个核心策略就是“对口升学”,即学生选读职业学校,同样具有继续升学的权利和机会。在当时,这不仅是为学生增加了一条毕业出路,而且成为维系职业教育发展命脉的关键。据调查显示,当时大多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可以继续到高等职业院校接受教育。正是通过采取以上等一系列措施,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震荡。
2004年中国国务院在一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纲要中,从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效能范围和发展趋向做出了整体性规划。此时,职业教育的功能日趋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口升学”,而是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结合起来,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负责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培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