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中国大中专院校招生已逐渐进入尾声。一个截然分明的现象是,普通高校在招生时,需要做的只是如何在过多的生源中进行优化选择,而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而言,它们考虑更多的却是能否“吃饱”的问题,目前有太多的职业学校,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而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做职业教育很难啊!”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的曾老师连连感叹道。为了争夺生源,这所实力比较强的职业学校也不得不动用一些“策略”,例如,在规定日期前报到可以减免一定学费等。这种现象,在普通高校招生过程中一般是很难见到的。
但是,与职业院校招生困难相反,社会对技术工人(俗称“蓝领”)的需求却是处于严重紧缺的状态。2005年,制造业发达的南方沿海地区首次爆发“技工荒”,并逐渐向全国范围扩散,发展到后来,甚至连传统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也闹起了“技工荒”。目前,“技工荒”仍没有消散,在一些地区,高级技工的工资甚至远远高过了白领阶层。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资料,中国目前共有技术工人大约8700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为360万人,仅占总量的4%,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10个百分点。例如,在东部地区制造业大省浙江,机械设备装配工供需缺口为1∶7,焊工供需缺口为1∶8,数控铣工供需缺口高达1∶21。
与此同时,技师、高级技师年龄普遍偏高,46岁以上的占40%多,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有的已经出现断档。目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
在对北京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充分考察之后,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郭培源提出警告:如果政府不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扭转当前的局面,未来恐怕修故宫都得请国外的技术工人。他认为,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处于“边缘和弱势的地步。”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