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人们还无法找到引起乳腺癌的确切原因,但世界各国科学家对乳腺癌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乳腺癌除了与遗传、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外,还与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袁教授建议女同胞要做到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 -105,上下可浮动10%);控制脂肪摄入、正确选择品种,适度摄取植物类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大豆,动物蛋白适量;粗粮细粮搭配,蔬菜水果充足。
除讲授防癌科普知识外,袁教授还结合自身体会,用“难得糊涂”来劝慰中老年女性,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笑对人生。一小时的精彩讲座博得满堂彩,颇有意犹未尽之势。
在随后进行的义诊中,医科院肿瘤医院诊治中心主任张保宁教授等十余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乳腺癌专家仔细地为在场的女性检查,耐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医院办公室的沈惠芝副主任告诉记者,医院每年都会派出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到西部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地支边,为当地群众举办义诊活动,普及癌症预防知识。作为长效机制,医院方面将会尽最大努力,把抗癌公益事业继续下去。
在参加义诊断的专家教授中,余宏迢教授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个。
单从外貌上来判断,余教授完全符合传统的“名医”形象--年近80、头发花白、一袭白衣、气度不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那被称为“秘密武器”的“道具”--一个塑料做成的乳房模型。
每个结束触诊的女性都会在余教授的指导下在模型四周按一按,从左侧的“乳腺增生”到右侧如黄豆粒般大小的“乳腺肿瘤”,亲自感受一下正常状况下和非正常状况下乳房的情况。
谈及“秘密武器”的由来,余教授笑了笑说是从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中摸索出来的。
“我以前给病人讲解病征的时候,很多人根本就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因为关于乳腺癌病征的医学术语,比如囊肿、脓肿、纤维性瘤,等等,实在是太抽象了,不懂医学就很难理解。所以我发明了这个模型,让前来体检的人亲自动手触摸、感受乳房的各种状态,更深入地了解病征,做好防治工作。”
对于许多女性被医生诊断为乳腺增生后就将自己与乳腺癌患者划等号的现象,余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遇到乳腺增生的诊断不需要过度紧张。医生应该跟患者讲清楚,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现象,是一种生理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人,在20-30岁之内。不要一提乳腺就是乳腺增生,以前是叫乳腺病。其实就是在病理形象上有改变,临床上没有表现,临床检查的时候也摸不到肿块,病人自己也不用吃药。咱们谁都有肿块,关键医生要教会他怎么样进行检查。千万别盲目吃药、做穿刺,对身体不好!”
触诊结束以后,在接受检查的200余人中并未发现乳腺癌患者。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谈及参与活动的感受,现年72岁的李大妈对记者说,既能学到科学防癌的知识又能进行体检,这是妇女节里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摄影:陈姌)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