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窘境
抛开争论本身,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医药发展在它的发源地--中国正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针对这场争论,中国知名商业网站新浪网开展了一项调查,截止10月25日18时30分,共有20046人参与调查,其中,当问到“你如何看待中医”时,约74%的人表示支持中医,反对者仅占17%。可是,当问到“如果生病你通常会选择看西医还是看中医”时,约58%的人选择了西医,超过选择中医者16个百分点。
更有甚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王丽在该院所作的调查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病人中有90%的人不再相信中医。对于这一点,宋艾珠主任分析认为,这除了跟中医疗效相对较慢、治疗方式比较复杂等特性有关,还与一些中医院盲目夸大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在经济驱动下,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医院以及私人诊所,经常以一种包治百病的姿态出现,西医治不了的各种疑难杂症,在他们那里都能治,而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无疑给中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宋艾珠说。
对于中医为什么更容易被夸大宣传这种现象,侯满臻解释说,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中医药或者治疗方式是以一种“秘方”的形式出现,这也就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中医是一门继承性极强的医学科学。可是,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且考试内容近2/5是西医知识。而实际上,中医治疗水平高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正是“隐身”于民间,可他们并不懂西医,不懂外语,虽然医术高明,也拿不到行医资格,这导致许多中医医术失传,一些中医药也随着老中医的离世而彻底消亡。
而且,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也阻碍了正常民间行医。在目前体制下,民间行医即使属于正常死亡,因无行医执照,若有人提起诉讼,必受制裁。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是,中医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要由西医来鉴定,由于中、西医属于不同的体系,对事情的看法有时分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医诊治时不敢放开思路,变得过于谨慎。
现有数据表明,中国的中医人数1912年是80万人,1949年有50万人,现在的人数是不到30万。另有统计显示,中国的名老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500名左右,而且这些名老中医年龄都在88岁以上。
因而,有人发出警告,中国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不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张冰教授看来,这只是一个“前进中的问题”,不用过多担心,因为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前主要存在于师徒传承时代的人才危机会逐渐得到缓解。
由于中医逐渐沦为“边缘地位”,中医院的经济效益普遍不够理想,加上地方政府不够重视,这种状况在一些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以湖南省为例,2005年该省财政收入739亿元,而中医事业专项经费只有500万元,已经10年没有增加。在该省95所县级中医院的业务用房中,危房面积占到了1/3。
“为了求生存,很多中医院尽量避免开价格低的中药,而采取西医疗法,这样好赚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柏正平举例说,有些骨折的病人,用中医的夹板固定等诊疗手段就可医好,医药费用只要60元,而选择做西医手术,却需要1600元。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中医院宁愿选择给患者动手术。
“现在的中医院,除极少数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方向外,大部分已名不副实,名义上是中医医院,实际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医院,只是门诊上用点中药。病房里已完全西医化或半西医化。” 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创建者、原中央卫生部中医药局局长吕炳奎说。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