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焦点
在这场争论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反伪科学斗士”。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不知所云,越听越糊涂”的中医理论是“典型的伪科学”,代表着一种“落后生产力”。
在其他主张取消中医的人看来,现代医药科学(西医)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这主要表现在西药的疗效和副作用,都能在西医理论和临床试验上得到明确的解释和论证。
与此相对比,中医现有的阴阳五行等理论过于玄奥抽象,按现有的科学知识难以理解解释,而且,中医药在临床运用阶段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举例来说,10个中医诊疗同样的病,也许会运用10种差异很大的治疗方法,这在西医是很少出现的。此外,每种中药材的性能及毒副作用目前并没有如西药那样得到严密的临床检验,因而,在很多人看来,尽管中医有一些有效的药物和疗法,但充其量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并不是一门科学。
当然,近年来有关中医药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也加剧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不信任感。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对进口自中国的“复方芦荟胶囊”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
“我觉得中医的问题主要在于它的疗效和危害性……因而,在现在的条件下,让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医疗会有好处。” 张功耀这样提出自己的论据。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西医被中国广大人民所接受,大体是出现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而在此之前,中医在中国医疗体制中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因而,贬低中医的言论一出现即遭到很多人的激烈反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陈大志博士是北京朝阳医院肝移植中心的副主任,有着多年在美国学习西医的经历。“虽然我对中医药持一定怀疑态度,但有一点无须置疑,这就是中医药历史悠久,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陈大志说。
陈大志认为,现在中医药理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并不能说它是不科学的,因为很多后来被证明是科学的东西,之前也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中也有很多东西,按照现代医学理论,也是根本解释不了的,如此看来,也是不科学的吗?况且,现在很多西医治疗不了的疾病,中医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中医药的特殊疗效,北京中医医院京城杏林苑中医诊疗中心主任宋艾珠有着切身的感受,因为她所在的机构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在她办公室的橱柜里,摆了很多痊愈出院的国外患者给她专门送来的礼物。
50岁左右的日本女患者真壁美百合,是在一次轮船事故中严重受伤的,西医治疗2年多后,一直没有多大效果。经朋友介绍,她试着来到中国寻求中医治疗。“刚来到我们医院时,简直像个机器人,从腰到颈部全用着钢托,拄着双拐,走路完全离不开别人的搀扶。” 宋艾珠说。
经过专家的会诊,医院决定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另外配合服用一些疏通经脉的中草药。第二天,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三天脱离了一只拐,一星期后就可以逛街了。一个月就痊愈出院回国了。待半年后回医院巩固治疗时,活泼好动的真壁美百合竟然可以在医院走廊里蹦蹦跳跳。在参与会诊的专家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中医药太神奇了,我会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 真壁美百合在出院时反复用生涩的中文对医护人员说。
记者在杏林苑中医诊疗中心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自瑞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患者,听被告之现在有人主张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他们都表示出了非常吃惊的神情,第一反应是摇摇头问“为什么?我不理解!”。
从业三十多年的民间老中医侯满臻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医理论是建立在宏观哲学基础上的,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疾病的,而西医是建立在微观哲学之上的,看待疾病的角度也是微观的。例如,对于感冒西医认为是病毒的侵袭,而中医则认为是由于人体整个功能虚弱而造成的。因而,在诊疗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西医是采取局部抗性治疗的方式,而中医则是采取宏观调理用药的方式,仍然拿治疗感冒来说,西医只能是采用抗生素类药杀菌灭毒,中医则是从改进整个身体功能入手。
“中、西医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很难有优劣之分。中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如果据此站在西医的角度来否定乃至排斥中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对中医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侯满臻认为,中医药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回归自然的绿色运动,这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因而,中医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