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温室效应中的中国因素
吕 翎 • 2007-11-15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虽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在上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显然已经收到了一定效果。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15年间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约18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15年间中国还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方式,净吸收了50亿吨的二氧化碳,目前每年还在至少吸收5亿吨的二氧化碳。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全球大气中至少要多70亿吨二氧化碳的危害。

 

实际行动

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

2002年中国加入《京都议定书》,由于《京都议定书》只规定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暂不受《京都议定书》减排的约束,但是中国仍然采取了有效的手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排放带来的负面效果。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官员高广生介绍,中国通过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减排就是通过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或对企业生产进行技术改造,直接减少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间接减排就是通过植树造林,利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为此,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上万亿元的资金,仅2006年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就达2560多亿元。

中国政府一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5年的68.9%,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到2005年的21.0%、2.9%和7.2%。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1.67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相当于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政府还确立了2006-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为此,在这5年间将关停500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今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完成。对于电力紧张的中国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动作。

中国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CDM)。根据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10月23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截至2007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共批准CDM项目788个。

中国GDM项目包括新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分解温室气体三氟甲烷、燃料替代等诸多类型。

目前,国家发改委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和煤层气回收利用作为CDM项目的重点发展类型。

与直接减排相比,中国间接减排的方法似乎要更好。长期以来,中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目前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居世界第一位。通过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使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随着中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国内专家初步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木材,需从大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目前中国森林每年还在净吸收约5亿吨的二氧化碳。

2007年9月8日,胡锦涛在澳大利亚悉尼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将中国间接减排的方法向与会国家推广,提出通过扩大森林面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源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而中国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也将由目前的18.2%提高到20%。

10月30日在南宁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上,中国还与东盟国家携手合作,发起包括保护热带雨林在内的"亚洲碳汇行动",旨在通过加强合作减少毁林、增加森林面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今年6月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政府正努力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一面抓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一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为控制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多责任。”高广生说。

 

到2010年目标

到2010年,中国年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近10亿吨。目前年直接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4亿多吨。

高广生介绍,中国政府首要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氧化亚氮排放治理等措施,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10年,力争使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

同时加大沼气利用力度等措施,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

“其中的重点是改变能源结构。”高广生说。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