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提高能源效率:一个紧迫的问题
吕 翎 • 2007-10-16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解决国内紧缺的能源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降低能源消耗。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让外界有些“震惊”的目标:在2010年前的5年内,中国要降低20%的能源消耗。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中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缺乏,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国能源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能耗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在首都北京,一个冬季每平方米采暖需耗费22.4公斤标准煤,而在德国,这一数字小于9公斤。 因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要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的能源战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几年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建筑节能

事实上,在中国迅速膨胀的能源消耗中,日趋增长的比例来自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据权威资料显示,建筑能耗的总量在全中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几年的约30%,预计很快将上升到35%。如果加上间接消耗的能源,目前这一比例已超过了46%。

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介绍,在被称为“世界头号工地”的中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几乎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在这些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由于管理粗放,中国大型建筑能耗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如西部某直辖市和东部某直辖市的市级机关办公楼单位面积耗电量分别为132、139度/年,均高于纽约66度/年、德国67度/年的水平,是城镇居民用电量的10.6倍,农民用电量的36倍。

建设部的数据表明,尽管中国目前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这一数字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7%的比例。有专家估计,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从能源战略和安全的角度来看,减轻建筑能耗,在中国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邓晓梅认为,中国建筑之所以成为高能耗的产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大型建筑盲目“求大、求新、求洋”,而不太关注节能。例如,前几年,中国很多建筑流行运用玻璃幕墙,可实际上,玻璃幕墙可以使大量的热辐射进来,这就加剧了中央空调的能耗,而且,由于不通风,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开空调,这里面不知道白白损耗了多少能源。

正是考虑到这种现实,在降低能耗工作上,中国政府一方面是重点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严格监管,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强制予以关闭;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是更为关键的,就是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以及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加强建筑节能是转变建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 ”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说。

 

调动节能企业积极性

其实,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节约能源的必要性。1986年,中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区域性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针对东冷夏热的北方地区,推广节能建筑从此在中国拉开序幕。相比于西方国家于1973年世界爆发石油危机之后正式推广节能建筑,仅仅相差了13年。只是由于中国节能工作长期以来主要是靠政府单方面在推动,而真正的主体--能耗企业却处于观望甚至消极抵制的状态。这里面除了观念意识因素以外,也与相关激励政策缺失有很大的关系,从而造成节能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

“虽然建筑耗能形势非常严峻,但从目前情况看,对建筑节能重要性认识不足、大中城市与小城市建筑节能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等因素,仍困扰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2005年是出现转折的关键年份。当年7月,继对民用住宅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标准之后,中国再一次公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确定了长远目标:到2010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实现节能5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实现节能65%,绝大部分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

随后半年多时间里,一系列有关节能建筑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文件明确提出了不执行节能标准所面临的后果,如罚款、楼盘不准投入市场销售等等,这标志着节能建筑在中国由试点示范逐步走向强制推广。

在推广节能建筑方面,作为首都的北京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例如,北京市建设主管部门规定,自2005年7月起,房地产商在销售商品房时,必须与业主签订有65%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赔偿条款的购房合同;自2005年9月1日起,建设单位在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要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将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并且,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得进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从2007年4月15日起,南方沿海地区广东省将全面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新建的酒店、办公大楼等公共建筑一律禁用超大玻璃幕墙。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最近也表示,所有新建公共建筑须率先执行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要定期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检查和公开披露,对于不节能的政府机关楼进行通报。

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近两年中国也在努力调动节能企业的积极性。最近,中国政府决定安排70亿元财政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为此,中国确立了优先资助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如燃煤工业锅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

对于财政资金支持的这些节能改造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新机制,即按改造后实际取得的节能量给予奖励,多节能,多奖励。凡是享受奖励的企业必须按规定要求完成节能目标,政府对结果进行考核,即委托专门的节能量审核机构对企业节能报告进行审计。对不能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要采取扣回节能奖励资金等经济处罚措施。

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符合奖励条件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相关机构还可以按企业报告节能量先预拨60%的奖励资金,等项目完成后,再根据审计的节能量进行清算。

 

全球风险投资的新热点

恩施市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过去农村中小学学生课间上厕所没有足够的蹲位要排长队、寄宿生喝不上开水、没有热水洗澡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寄宿制学校还养猪,校园空气恶臭,蚊蝇孳生。

可是,在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下,2004年该地的两所小学率先进行彻底的能源变革:从建设宽敞的新式卫生厕所入手,对人畜粪便、垃圾通过沼气池进行处理,变废为宝,这样一来,厨房不仅用上了清洁能源沼气,茶炉、锅炉也有了廉价能源,使校园早晚有热水、时时有开水。此外,学校安装了专门系统,将沼液喷灌到茶园菜地,实现了生物链的良性循环,还配备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时钟等。如今,这样的生态校园在恩施市已有51个。

如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做好节能工作的同时,也在大力开发再生清洁能源。中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蕴藏的空间和市场非常巨大,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处能源联合主席Steve Papermaster最近表示,中美在清洁能源的民间合作领域有着很好的前景。在他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这个市场,资金已不是问题。

2007年9月4日,负责宏观经济调控的国家发改委颁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中国对指导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根据这个规划,中国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到 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整体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8%提高到的15%,水电总装机达到3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为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总量达到443亿立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数据显示,环境科技是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记者目前得到的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清洁技术的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47%,从1.7亿美元增加到4.2亿美元, 预计2007年的投资将超过6亿美元。从投资领域来看, 2006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70%,是投到了太阳能领域,但是,近两年在风能、水电和生物燃料领域的投资增长也很快。

世界第一家致力于运用金融手段发展节能环保等投融资项目的专业投资机构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ChangeCapital,简称CCC)正在全面进入中国再生能源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投资项目。此外,维今航空、启明创投等多个海外公司和风险投资都已计划投资中国的清洁能源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迅速,充满了机会。”清洁技术研究和投资公司Cleantech的欧洲主管Torsten Merkel直言。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