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少雨且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华北地区,白洋淀由于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泄洪蓄洪的重要功能,一直因此享有“华北之肾”的美名。然而,2006年初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的白洋淀出现了大面积死鱼事件。伴随着发黑发臭的湖水,大量的死鱼浮出水面,有的鱼甚至已经开始腐烂。据位于白洋淀下游任丘市畜牧水产局统计,仅任丘境内的14.25万公斤各种鱼类几乎全部死亡,涉及2个村14户以及任丘市水产良种厂,直接经济损失140余万元。而位于中上游的安新县渔民也在此次污染中损失不小。
据任丘市环境监测站于3月在当地养鱼点采集水样,三处水样的溶解氧、挥发性酚、石油类三项指标都与正常值相差很大,并有刺鼻气味。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在通报白洋淀死鱼事件处理情况时表示,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是此次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 保定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进入白洋淀。保定市区每天产生生活和工业污水约25万吨,现只有日处理16万吨污水的能力,每天约有9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府河进入白洋淀。白洋淀上游的其他12个县(市)也均未建城镇污水处理厂。
二、 满城县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明显增加。近两年,满城县特别是大册营镇造纸工业区造纸业发展失控,全县有156家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增至每天8万吨,除大册营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万吨,其余5万吨只经过简单处理后即排入漕河。
三、 白洋淀水位常年偏低,且今年补水较晚。由于2005年补水量只有4251万立方米,入冬以来持续干旱,导致淀区污染物浓度升高,水质恶化。
四、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偷排偷放问题。由于当地环保部门监控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偷排偷放污水。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