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任何工程必须服从于环保”
• 2007-02-08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青藏铁路建设各项环保指标基本落实,只有个别地方正在环境恢复之中。”6月7日,离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还有23天,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张天华对《北京周报》明确表示。

青藏铁路大部分是从海拔4000到5000米的高寒草原地带通过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层稀薄,草皮一旦破坏,地表很快就会变成沙砾。

“铁路沿线生态一旦破坏的话,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几十次去青藏高原做实地调查的著名环保专家孙鸿烈说。

因此,对于青藏铁路的修建,外界的一个最大担心就是环境保护问题。

2005年10月,青藏铁路全线铺轨任务完成。大约五个月之后的2006年2月21日,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永福站在了中国最高环境奖--中华环境奖的领奖台上。这对于外界的种种担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回应。

据国家审计署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青藏铁路环保措施相关投资达到15.4亿元。“投入这么多的资金从事铁路建设环保工作,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

2006年5月27日至6月7日,本刊记者对青藏铁路进行了一次全程实地考察。所经之处,都能切实感受到铁路施工时对于环保的格外重视。

据记者了解,在青藏铁路开工之前,有关部门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物种和生态进行了专题研究。青藏铁路确定的环保目标包括: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护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自由、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等。

据张天华副局长介绍,为了更好地落实环保目标与明确责任,中国政府充分调动了多方监管力量,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了环保责任书。因为沿线省区对当地的环保问题最为清楚,也更富有经验。

根据规定,每个单位施工以前,必须把环保方案和环保责任书送交相关环保监管机构,不予通过,一律不准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施工单位对环保问题自然是相当重视,基本上都是由施工单位指挥长或副指挥长亲自兼任环保部部长。此外,为了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中国政府组建了一个权威的环保协调机构。不过,据张天华介绍,截止到目前,青藏铁路没有出现一起大的环保纠纷。

更重要的是,为了使环保工作贯彻到建设中的每一环节,青藏铁路在中国大型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全线进行全程环保监控。

“我们没法不认真搞好沿线环保工作,因为有‘第三只眼’在密切地注视着你。” 一位青藏铁路施工单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更有人半开欢笑地说:“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藏羚羊是老大,环保监理是老二,这两样我们都不敢‘惹’!”

正是有了严格的监管制度,环保对于青藏铁路,好似一根“高压线”,丝毫不能触及。

38岁的李韶文来自湖北,他参与拉萨河大桥的建设已有两年多时间了。他说,从来到建设工地的那一天起,负责大桥施工的公司就向每一位员工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向河里扔垃圾,一经发现,罚款5000元。

“重要的并不是怕罚款,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忍心因为自己的行为污染了这里的环境,每个人都很自觉。”李韶文深有感慨地说。

2001年铁路开工不久,有一个项目部的汽车司机不小心在便道限界外轧出一道车辙印,损坏了一些草皮。该施工指挥部当即作出决定,对这个项目部罚款2万元,对“肇事”司机及其部门领导各罚款2000元。这种近乎苛刻的决定,足以显现施工单位对于环保问题的谨慎。

青藏铁路沿线附近的清水河地区本来有很好的砂石资源,如果就地开采,可以省去很多费用。但是,考虑到可能会对这里脆弱的植被造成破坏,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决定在五、六十公里外的无植被区建立采石场。这带来的结果是,每立方米石料的运费净增20元左右,工程需要用料120万立方米,仅这一项该工程项目多增加成本2400万元。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