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难点
中国垃圾处理还没有全部做到产业化,城市垃圾处理存在很多难点。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介绍,目前中国的垃圾处理有三大难题需要先解决。
一是垃圾分类回收不够。分类收集的目的在于提高垃圾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理,中国在2002年就大力宣传垃圾的分类回收,在主要的街道,居民小区都设立了分类收集的垃圾筒,但目前来看分类收集的效果还不是很大。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
“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强,分类收集和运输的设施不足,在设计上缺乏分类引导。这些都是造成垃圾分类难的原因。”杜林说。
二是中国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除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外,中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是密封的,在处理过程中垃圾处理人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有的人简单的戴个口罩,更多的垃圾处理作业人员连口罩都不戴,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三是垃圾收费难。2002年,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对垃圾处理进行收费,具体是,居民生活垃圾费按家庭年收入的0.3%计算,医疗垃圾每吨3000元人民币,工业垃圾每吨1000元人民币。
但是垃圾收费却一直不能很好的落实,一些企业拖欠甚至拒绝交纳垃圾处理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处介绍,2005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费只收到了应收费的40%多。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还有个难点,就是电子垃圾的处理,由于垃圾处理技术落后,中国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诸如电池、电脑主板等垃圾,垃圾处理人员在收集到这些垃圾后也只能进行堆放或者填埋、焚烧处理,能做的只是在填埋时加厚防渗层而已。
“中国政府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困难,我们也在积极地想办法,在政策支持的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加大研究,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北京市政管理处官员梁广生说。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