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转变
今年4月17日,又一场沙尘暴席卷北京。“夜降浮尘30万吨,人均20公斤。”第2天,中国气象局公布了此次浮尘的量化数据。而就是这两天,正值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
“我们不能闭门开会。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10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的思路。
“三个转变”是指,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并着力强调“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这个转变的重要性可不是一般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他用了四个“重要”来说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地位: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环境成本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
“三个转变”被认为是中国环境保护30多年征程的关键点。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把保护环境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第三次环保会议明确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形成了8项环境管理制度;1996年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把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2002的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环保事业,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路子。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