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大背景看,欧盟保护主义浪潮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持续衰退令企业举步维艰。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经济危机虽然源自美国,但欧盟各国由于财政赤字严重、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经济政策难协调等因素,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时间都可能甚于美国,更无法与经济已出现复苏势头的中国现比。据统计,今年6月欧盟失业率已经达到9.4%,处于历史高点。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势必刺激内部保护主义,此次钢铁业首当其冲,未来有可能会扩大到其他领域,保护手段可能也不局限于反倾销。
中国应对之策
欧盟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确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既要有力回击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又要避免过度刺激欧盟保护主义情绪以免引发贸易战。鉴于欧盟经济短期难以摆脱衰退,保护主义可能是长期趋势,中国也需要从长计议,找到有效应对方法。
首先,中国可利用规则,适度反击。西方人崇尚规则,也善于利用规则。中国既然已经加入国际贸易体系,也要善于利用规则。欧盟屡次用“反倾销”搞保护主义,一个重要原因是反倾销规则有漏洞被其利用。中国也应该研究和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在法律框架下予以回击,打击对方的嚣张势头,令其滥用规则时有所顾忌。反击方式既可以是对对方采取保护措施的不合法之处向WTO提起诉讼,也可以是在法律框架下对对方产品发动反倾销等措施。7月31日,中国决定就欧盟今年1月对华紧固件征收反倾销税向WTO提起诉讼,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此外,欧盟发动反倾销也经常有违规之处,而且不乏在国际贸易争端中败诉的案例,但中国过去很少能抓住欧盟的这种错误。中国还要研究欧盟反倾销程序以及实施方法,及时发现其错误,以便在贸易争端中处于有利位置。
其次,国内企业还需统筹力量,积极应诉。欧盟去年7月就开始对中国的钢线材展开反倾销调查,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置之不理,只有一家湖南企业协助欧盟委员会调查,结果虽然也被征收反倾销税,但税率仅有7.9%,比其他企业的24.2%低得多。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人力、财力有限,难以单独应对反倾销调查。但这些企业可以组织起来联合应对反倾销,具体方法上可以让行业协会发回更大作用。其实,欧盟发动反倾销背后也往往是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在推动,而不是企业的个别行为。
此外,中国还可及时了解欧盟反倾销动向,防患于未然。有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反倾销程序一旦启动,最终征收反倾销税的概率至少是70%,而且税率远高于双方协商可能达成的约束税率(bound tariff rates)。尤其“中国威胁论”在欧洲盛行,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一旦启动,很容易在政治上获得支持,并最终导致征收反倾销税。因此,中国官方应及时与欧盟委员会沟通,企业也应留意欧盟相关产业游说欧盟委员会情况,尽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避免欧盟启动反倾销调查。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