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俄罗斯政府加大了打击 “灰色清关”的力度。普京担任总理后,更是多次提出要加强海关监管,杜绝“灰色清关”现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暴跌使俄罗斯经济再次遭遇困境: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6月俄GDP同比下降10.1%;并且,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俄灰色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从2008年1—8月的8%迅速攀升至2009年1—5月的13%。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急剧减少的财政收入,使以低关税著称的“灰色清关”再次被推向其命运的风口浪尖。
其次,随着金融危机以来俄居民收入的减少和失业率的增加,俄政府开始以各种方式来保护本国劳动者的利益。
尽管消费对俄罗斯GDP下降所产生的作用不大,但消费萎缩的趋势在加剧,而消费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减少和失业率增加。据俄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实际工资减少了2.8%,5月底拖欠的工资比年初增加了50%。据估算,俄目前的失业人口达到630万,占劳动人口的8.3%。于是,俄罗斯抵制外来劳动移民的风潮再起。
其实,早在2006 年 11 月,俄联邦政府令就规定:自2007 年 4 月1日 至 12 月31日 ,外国人在零售业从业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将逐步降为0 ,即完全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 今年7月以来,更是不断传来不利于外国劳动移民的消息。 对此,俄罗斯官方直言不讳:这是因为俄罗斯国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俄政府有关部门为何以这种方式来清理和整顿“灰色清关”集中的切尔基佐沃市场。
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看,关闭市场不仅使华商和相关企业损失惨重,同时关闭市场带来的商品短缺而引起的物价上涨也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俄罗斯普通消费者的正常生活;长期看,如果关闭市场的问题不能切实得到妥善解决,将会造成中俄贸易的波动,这与中俄携手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非常不利的。
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损失最惨重的首先是华商。实际上,俄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外国人经商集中的市场进行的查抄行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华商在多次的查抄中的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6月29日,在俄华商又以“走私货物”和“违反卫生、消防安全”为由再遭噩运:市场突然关闭,价值50亿美元的货物被强行扣留,150名华商被集体扣押,华商整体经济损失超过20亿美元!数万华商经营骤然中断,生计难以维持,同时数千家中国国内供货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局,企业三角债危机和员工失业大潮正在形成。
同时,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对俄罗斯消费者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仍然正处于经济转轨之中且经济形势不稳定的俄罗斯而言,通过清理整顿“灰色清关”拒绝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尤以皮裘、轻工纺织品为主),俄普通消费者的日子恐怕也会因此阴云笼罩。俄罗斯人似乎不应该忘记,当年华商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俄罗斯,丰富了俄罗斯日用消费品市场,帮助俄罗斯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这样的民间贸易是双赢的。俄罗斯社会政策独立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45% 的俄罗斯人愿意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货。然而,一旦俄罗斯封堵边境,华商停止向俄罗斯供货,肯定会导致物价上涨,其他一些社会问题也将随之出现,这会使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俄政府面临更大的经济社会压力。
此外,如果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的问题不能切实得到妥善解决,可能还会引起中俄贸易的剧烈波动,甚至会影响中俄携手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5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但增幅下降,远低于2007年的44%。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实体经济衰退的影响,今年 前 5 个月中俄贸易同比下降 39% ,出现 10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5 月,中俄贸易额达到 1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39.2% 。其中,中国自俄进口 74.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9.3% ,对俄出口 60.6 亿美元,同比下降 48% 。可见,金融危机给中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双方合作难度有所加大。但是,如果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的问题不能切实得到妥善解决, 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提出的“中俄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希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失去民间基础。我们希望中俄两国关系既满足双方战略利益的诉求,也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