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样,国际社会经济活动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带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G20伦敦峰会,对中国经济会有多大帮助呢?中国的一些经济学者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利于提振中国的出口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提供25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撑全球贸易融资。这将有助于恢复全球贸易融资链,对中国出口特别重要,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在谈到G20伦敦峰会成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如是说。
张燕生表示,当前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除了订单减少之外,就是不少进口商融资链断裂,货款不能回笼,给企业扩大再生产乃至维持运转造成很大困难和风险。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投入2500亿美元用于支撑全球贸易融资,能使原本可以正常进行仅仅因为融资链断裂而中断的国际贸易恢复,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非常有利。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全球贸易明显下滑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希望G20峰会贸易融资和抵制保护主义的共识能够迅速落实。”张说。
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有利于中国出口的还有此次伦敦峰会达成的首个共识,就是向IMF注资。根据峰会公报,IMF资金规模将从目前的2500亿美元扩大至7500亿美元,其中已经确定中国将提供400亿美元,日本、欧盟将分别提供1000亿美元。王志浩认为,此举将使中国间接受益。
王志浩解释说,因为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帮助困境中的新兴经济体稳定下来,如墨西哥、韩国和东欧各国等。这些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因而将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另外,IMF还将增加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给各成员,即向IMF成员国央行增发新的SDR储备配额。这也等于从事实上增加全球流动性,有助于扩大全球需求,因而也有利于提振中国出口。
提升了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对于中国来说,G20伦敦峰会是一次重大机会。这次峰会上新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占有了一席之地。
易宪容说,中国这次是以会议的对话者、谈判者及游戏规则制定者身份参与峰会,完全改变以往许多重大国际经济会议中仅是旁观者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改变,不仅使得中国站在国际大舞台上更好地坚持与保护本国的利益,也使中国有能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确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易宪容说,在未来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国内各方面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中国将更为谦卑,更为务实,以“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在纷繁的国际经济事务中争取与保护自己的利益。
为中国金融改革赢得更大空间
另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峰会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报道援引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的话说,峰会就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达成一系列共识,如能逐步落实,必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秩序,中国将在国际金融体系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根据峰会公报,各国同意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将监管扩展到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工具和市场,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此外,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高管薪酬也在监管之列。
峰会还强调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改革。根据公报,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将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现在的金融稳定论坛,其成员将包括二十国集团所有成员。还将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现代化改革,使之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新挑战,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穷国在内,必须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新华社的报道说,这些共识被专家认为是中国争取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拥有约17%投票权的美国在IMF重大议题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中国仅为3.66%,这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相称。
“如果峰会达成的共识能够落到实处,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庄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