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Raxworthy博士告诉记者,教育与科研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两大基本使命”。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积极与不懈的努力为其教育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博物馆有5个科研部门:人类学、无脊椎动物学、古生物学、物理科学和脊椎动物学。目前有200名科学家,其中包括40多名馆长,分布在这些部门中进行广泛的科研活动。他们研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数不清的物种、各式各样的人类文化、以及地球行星形成及其变化的复杂过程。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有众多的短期访问科学家、博士后研究员以及研究生在馆内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据据博物馆国际商务发展资深顾问Alicia Stevens介绍,该博物馆的一个很重要的科学资料来源途径就是组织科学考察队。自1887年以来,该博物馆已经组织过成千上万的科学考察队,足迹遍布各大洲。
目前,博物馆每年都会组织大约100支考察队,到不同的地方就不同的领域进行科学探索。他们所到过的地方包括智力、中国、古巴、马达加斯加、蒙古、新几内亚、越南等。
馆藏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目前拥有300万件的标本和文物。这些馆藏品是于不同时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而来。
据Raxworthy博士介绍,博物馆的一些早期收藏品为私人捐赠。之后,博物馆的国际科考队伍也为其带回不少的收藏品。还有一些则是从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运营的小博物馆中购得。
现阶段,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庞大馆藏品中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展示给公众,剩余的仍作为博物馆科学家的研究资源。不过,随着该博物馆正在着手进行的馆藏品数字化项目的完成,公众们有望看到那些一直深居幕后的馆藏品。
举办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其馆藏品及其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最直接也最直观的方式。自然历史博物馆现有45个固定展馆,其中有15个是过去10年中新建起来的。
除了这些固定展馆外,该博物馆还不定期举办其他主题的展览,包括动物展、古文物展等。目前该博物馆正举办热带蝴蝶展,吸引了大量的市民与游客前往参观。
合作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Reichl介绍说,大多数的展览博物馆都是跟其他机构联合举办的。这样在展览结束后,这些展品就回到其原来所在的机构。
除了与国内同行的合作外,自然历史博物馆还与其他国家有着十分友好的合作往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自然成了该博物馆的重点合作目标。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努力将重点放在中国,”Raxworthy告诉记者。他说自然历史博物馆希望与中国能有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合作。
事实上该博物馆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友好往来并非刚刚开始。多年来,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直都有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生在馆内做科研项目。而该馆也组织了数次科考队伍到过中国的多个省份和地区,包括云南、敦煌、西藏等。
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同行最近的一次合作是与上海科技馆及其他的几个机构一同制作了一部名为《宇宙大碰撞》(Cosmic Collisions)的特种电影。这部20多分钟的短剧已经在上海科技馆太空影院投放。
据Raxworthy介绍,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上海科技馆也在谈其他方面的合作。他听说上海方面正计划建立一个全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目前双方也只是在讨论阶段,但是他表示如果计划成行的话,自然历史博物馆愿意提供协助。
Raxworthy还认为,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自然资源等研究方面,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方面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