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北美分社记者陈文 纽约报道)2006年底美国好莱坞强档推出的影片《博物馆奇妙夜》(Night at the Museum)连续数周在北美高居票房榜首。影片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该博物馆新任夜班警卫的神奇经历,第一天值班时,他不知不觉触动了一件文物以至馆内所展示的标本竟奇迹般地复活:暴龙肆虐,狮子四处觅食,玛雅人、罗马战士、西部牛仔摆开阵势对决·····
这部被媒体热议为“想象力的盛宴”、“奇幻之旅”的影片,在屡创票房佳绩的同时,也给影片拍摄的虚拟场景所在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做足了宣传。
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869年,一直以来就以其广泛的收藏而备受纽约市民及各地游客的欢迎。据该博物馆公关部主任Steve Reichl介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每年的访问量为400万人次。而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上映后,去年圣诞至新年假期期间(12月25日至1月5日)该博物馆的访问人数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6万左右。
Reichl告诉《北京周报》记者,在《博物馆奇妙夜》的制作班底拍摄该影片的同时,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在推出自己的“博物馆之夜”项目活动,邀请孩童及其家长在博物馆内度上一夜,感受博物馆的夜间氛围。
他说:“这对博物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孩子们会在夜间打着手电穿梭于恐龙馆之间。”据了解,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到今年年底的票都已经全部售完。
不过这只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中若干个以儿童为主的项目之一。该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公众的教育,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教育
“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很强的使命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育与展览科学部副主任Christpher Raxworthy博士说道。
Raxworthy博士指出,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公众的教育分不同层面展开。在纽约地区,博物馆与当地的公立学校广泛合作,在给这些学校的教师提供培训的同时也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团体参观博物馆。
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超过40万的中小学生通过学校组团到该博物馆参观,并参加博物馆组织的正式教育活动。博物馆安排专门的讲解员,在给学生们介绍馆藏的同时,也带领学生动手做试验,使他们对诸如环境、恐龙时代、宇宙及世界文化等话题有所了解。
除了当地的公立学校外,自然历史博物馆还与美国一些主要科学教科书的出版商有合作。据Raxworthy博士介绍,博物馆给一到六年级的科学教科书提供内容与材料。而事实上,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育项目涉及面非常广,从幼儿园一直延伸到博士及博士后项目。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一批小孩。他们被称作“小小探险家”。这些孩子通常在3、4岁左右就被家长带到博物馆来了解科学知识,之后,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会经常来到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以及自己的亲手实验来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
Raxworthy说:“很多孩子在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在我们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学习。”
对广大的中学生,自然历史博物馆则提供免费的课外讲座来补充学生们在课堂上所无法了解到的知识。除此之外,博物馆每年还选出35名中学生与博物馆的科学家们一起着手进行长期的科研项目。
这些教育项目大大增进了公众对科学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话题的了解。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最近一次在教育方面的大手笔是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院,并已获准为学生颁发比较生物学的博士学位。这在美国博物馆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博物馆的研究生院于去年10月成立,今年开始招生,并于明年秋季正式开课。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