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印
| 纠错 | 字号:小 中 大 |
淘宝和工商总局自27日开始的“口水仗”再次升级,就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一事,淘宝网官方微博于1月28日下午3点左右发布声明,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其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
围观
网民:淘宝言语有点任性
淘宝良莠不齐是事实,但精品辈出也是事实,电商打破了太多的垄断,毁誉参半是必然的。
公开信在语气上也太过“嚣张”了,指责工商总局“一棍子打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棍子打掉中国消费新趋势”,显然是在扣大帽子。
这封公开信中也不乏槽点。比如其中提到一句“淘宝居然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像淘宝这样的C2C平台的正品率就要低于B2C平台。
专家:平台打假路很长
网络经济犯罪隐蔽性强、易逃避监管、查处难度大,打击网络售假需要监管部门、电子商务平台、网店、网络消费者同心协力,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能互相推诿避重就轻。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
平台打假数据的潜在价值也有待开发,若售卖假货者与个人征信系统连接,能够在流通领域有效威慑铤而走险者。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顺应趋势,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优势,创新打假手段、提高打假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对假货保持高压态势,消灭假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
■ 事件回顾
一次监测结果引发的“口水仗”
1月23日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中国主要网上交易平台的抽查显示正品率为58.7%,淘宝仅为37.25%,为最低。
1月27日上午
淘宝网官方微博发布《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强势回应工商总局的监测结果。文章中提到,“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出现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并指出报告中程序违规:“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竟得出了正品率为0的结论。”
1月27日晚间
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法昌表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是工商总局的法定职责。同时,工商总局还发布了2014年“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淘宝再次“上榜”。
1月28日上午
国家工商总局公开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直指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5个方面19个问题:“淘宝网销售的商品存在大量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质量不合格、无合法进口来源证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等问题,假烟、假酒、高仿手机、假名牌包、管制刀具、窃听器材等大量存在。”
白皮书还指出,阿里巴巴集团对问题长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未予治理,以致养痈成患,不仅使自身面临诚信危机,也产生了不良的示范影响。
1月28日下午
淘宝官方微博删掉“小二心声”文章,发表官方声明表示: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对淘宝以及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追问 企业为何敢“叫板”?
其实,如此公开“叫板”监管部门,并不是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公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觉得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恰当作为而引发不公正待遇时,都敢于“挺身而出”,为自己代言。例如海南一投资公司状告政府不作为,最终海南省五指山市政府败诉,向该公司赔偿三千万。
网民“喵了个咪”表示,淘宝此次叫板,或许是撕开传统管理监督那金刚罩的第一道口子。透露出政企关系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浙江省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鲍先生说,企业“叫板”监管部门,并非企业越来越大胆,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种进步。政府部门不再是占据完全强势的位置,能随意“发号施令”;企业也不再是对管理部门的决定“唯唯诺诺”,而是争取平等对话的权利。
未来 期待政企良性互动
对于这场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掐架”,结论有待调查。但可以看到的是,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互信和互动不足,在一些环节上存在缺陷,导致监管与被监管双方形成了僵化的关系,不利于市场的正常发展。
专家认为,淘宝网应该通过更为严密、及时的监管手段,维护平台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与此同时,工商部门也不能单纯监管而忽视服务,要做到监管与服务并举,对于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问题隐患等及时发出预警,协助企业寻找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而非单纯以抽检调查等结果对某一方施压。企业应该与电商平台和政府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监管部门一定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提高违法成本,以法律为依据做到公正处罚。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