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羌族:云朵上的民族>>> 汶川萝卜寨
记忆 汶川萝卜寨
吕 翎 · 时间: 2008-07-04 · 特派记者 成卫东

 

这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羌族村寨,半年前,我们曾去过那里采访,5.12特大地震瞬间将其毁灭,这个被称为“云朵上的街市--中国第一羌寨” 昔日的美丽,只能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从汶川县城到萝卜寨,汽车要改道沿213国道朝茂县方向行驶。时间仅仅隔了半年,我上次来时的行车路线我们还有印象。但刚出县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房屋严重倒塌,周围原本绿色覆盖的山体已是千疮百孔,还不断有泥石滚落。刚修好的公路变形、断裂、垮塌,损坏严重,路面上堆满了滑坡滚下的碎石。路边被砸毁的汽车早已面目全非,有的已落入了水流湍急而混浊的岷江峡谷。再向前,好几处公路已被严重的山体滑坡所掩埋,山上的碎石还在不断滚落,情况十分危急。怎么办?我们既不敢在此停留,也不敢冒然前行,向前,是我们惟一的选择。于是我们边看着滑坡的山体,边提醒司机师傅小心驾驶。由于山体滑坡垮塌下来的碎石高高堆起,以致无法看到对面被堵的路况。

其实,从县城到213国道边的萝卜寨进山口,只有十几公里路程。去年12月,我们开车只用了半个小时,而如今却险象环生,更需格外谨慎小心。

 

记忆 萝卜寨

萝卜寨位于雁门乡,是汶川县最大也是最古老的著名羌寨。而在半年前,我在《行走在羌寨碉楼之间》的报道中是这样描写的:“汽车驶出县城,刚转过声名远扬的雁门关,一座矗立于213国道旁的新建羌碉和一座仿古的烽火台指明了进入萝卜寨的入口。数年前,这个建在岷江南岸半山台梁上的羌寨,来一趟还挺不容易,近10公里弯弯曲曲陡峭的盘山小道,爬山起码就要小半天时间。如今,为开展旅游,当地投资上千万元修路,弯曲狭窄的山道已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从县城到萝卜寨20公里路程,我们开车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萝卜寨海拔1970米,高出岷江河床600米,有224户人家1000多人口。汽车沿着黑色的油路盘旋而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萝卜寨。这是一块阶坡台地,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的地方。这里上百余公顷的黄土地养育着岷江流域中人口最多、住房最密集、并且是惟一以黄土为建筑材料的古老羌寨。历史上,萝卜寨的四次地名变更(最早称为凤凰寨,后为富顺寨,再后为老虎寨,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见证了萝卜寨的久远历史。

萝卜寨民的服饰民俗,过去无论男女一般都穿麻布长衫,男装古朴,女装鲜艳多彩,男装麻布长衫及膝下,外套皮褂,腰栓花纹的腰带。老人小孩多穿缝有獐子皮帮的云鞋,妇女小孩则多穿扎花鞋。而如今,此次走街窜巷所留影像明显感到,有些原生态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开始大大改变。

羌族的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以祭山神最为隆重。祭祀山神的活动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进行。天神、山神皆以白石为代表,祭祀时间各地不同,但要赶上重大活动或节日时才能看到,看来我们此行是无缘了。”

 

消失 萝卜寨

我们气喘吁吁终于爬上这“云朵上的街市”。眼前,曾经家家户户挂满金黄色丰收果实的田园村落,那错落有致、层层叠叠、袅袅炊烟的古老黄泥羌寨--倒塌了、毁灭了、消失了,而今的萝卜寨完全成了一片废墟……千年村落、幸福之家、温馨的笑脸,还有那东、西汉时期的石棺葬墓群遗址,这一切就在5.12大地震的瞬间全部改变甚至毁灭了。

村长王建民指着毁灭了的羌寨说,萝卜寨是汶川县伤亡最为严重的村子之一。全村224户人家的房子全部倒塌,全村1080口人中有44人遇难,其中5岁以下的孩子有8人,地震中全村还有85人受伤。他说,当时要不是大家都在地里干活,家里只留下的部分老幼,村民伤亡还要严重。但幸运的是,萝卜寨小学校竟是全村惟一未倒塌的建筑,因而当时正在上课的全校师生也没有任何一人伤亡,遇难的8个孩子就是因为他们都是5岁以下还未上学的孩子。

我急切地想去找找、看看那些曾经采访过的村民家,但村长告诉我,再也找不到了,那里完全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连街巷都分辨不出来了。村长说,村里最年长的98岁老寿星张福连也已遇难,他家的儿媳、孙子还是被村民们从废墟中挖了出来而幸免。听到此话,我还是忍不住想去再看一眼他们的家。于是在红一团老兵的陪同下,我深一脚浅一脚踏着房子残垣断壁在废墟上寻找。不时迎面与刚从废墟里走出的村民相遇,偶尔看到有的村民还在自家倒塌的房子里挖被子衣物。此时,我不知该对村民说些什么,不知该怎么安慰他们,因为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我们只能向他们微微点点头,以示对他们的问候。

村寨下面是层层农田和果林,村民们已在这里搭起了各式各样的帐篷,因为大批的救灾物资还未到达,所以这里的帐篷多数都是塑料布和雨布。有的一家一个,有的几家一个,还有的则是集体共住一个塑料大棚。他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特大天灾。在一个简易的地震篷里,我看到了地震中父亲遇难自己受伤的村民赵宝洪和家人们;在村小学校旁一个单独的小地震棚里,我与怀中抱着出生仅三个月婴儿的妇女杨芝群姐妹相遇;在距灾民地震棚稍远一点的田头、林间,我看到了埋葬遇难者刚刚垒砌的坟墓,前面还摆放着祭奠亲人的供品……有好几次我还是想去再找找遇难老寿星张福连的家人,但又犹豫,找到了又该说些什么呢?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不忍心又一次去触动亲人的伤痛,不忍心给再给他们带来悲伤。因此,我最终还是打消了去找他家亲人的念头,只能远远地为他们家,为村里遇难者、伤者、为所有全村的人们发自心底地默默祈福。

就在我们要下山时,部分救灾物资已由村民自己背上来了,动作快的村民已支起来了一顶政府救灾帐篷。原来,我半年前认识的那个在村里挂职的县水利局干部曾克勤和村支书正在组织村民自救。我们紧紧拥抱,他告诉俩,在救援队伍、医疗队以及大批救援物资到达之前,他们要集中力量,安抚和动员村民进行修路、解决水源等问题,自救,是萝卜村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

该下山了,望着羌寨周围那挂满红色樱桃的大片绿树,我忽然想起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村民,他在地震棚前摆放的一块刚凿刻好的小石头,那上面刻的就是一幅挂满樱桃果实的图案。村民告诉我们,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石刻上的红色樱桃代表了羌寨人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祝北京奥运平安吉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