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影史上第一部表现当代羌族人民生活的电影
本报上海专电(吴中华)羌族,素有“云上的民族”之称,在川西北的岷江两岸,他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然而,就在2008年5月12日,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家园和命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所改变。仿佛冥冥之中,就在地震来临之前,有一群电影人在地震的核心地区——汶川、理县、茂县一带,拍摄了中国影史上第一部表现当代羌族人民生活的电影,当回首那片美丽的土地而今已成满目疮痍时,这部名为《尔玛的婚礼》的电影,无意中在胶片上为人们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
也就是这部没有明星大腕的电影,被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看中,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特别放映”,受到中外观众的格外青睐,身着民族服饰来到上海电影节的羌族演员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该片是一部带有原生态风格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它通过一个表现羌族的少女在即将举行婚礼时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将艺术的视角投射到国际上广为关注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这一领域,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用羌族语言拍摄的电影。
为了参加电影节的观众见面会,电影中的三位羌族演员——分别来自汶川的张路、理县的祁龙刚、茂县的余会婷,更是费尽周折,从四川救灾帐篷中出发,赶了五天五夜的路来到上海,完成了这一“特殊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