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羌族:云朵上的民族>>> 最新更新
记忆羌族,记忆那片宁静美丽的土地
吕 翎 · 时间: 2008-06-24 · 本刊记者 王文捷

文化展中展出的羌族男、女童服饰(摄影 吕翎)

“废墟上的一座时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栋栋房屋倒下,一座座桥梁坍塌,一个个生命消失。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羌族,与受灾的各族人民一道,经受了一场最严酷的考验”,这是在北京举办的《羌族文化展》中的一组墙画导语。汶川地震后,共计有2万多羌族人去世或者失踪,占羌族总人口的10%。此外,灾难也对羌族文化造成了不可复原的伤害。

6月14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承办,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万众一心,托起羌族的明天--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帷幕,向观众免费开放至6月30日,旨在让更多人关心和了解羌族的历史文化,唤起全社会对羌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延续和传承的关注。

云云鞋、猴头帽、羊皮手鼓、鹰骨羌笛、满堂红油灯......一件件富有民族特色的物品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独特的羌族文化风情。展览通过“美丽记忆”、“山崩地裂”和“托起明天”三部分,展示了羌族人民在活用具和服装服饰等方面的实物100余件,相关图片资料和从抗震救灾前线拍摄的新闻图片300多幅,以及地震前有关羌族的珍贵纪录片。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族人的记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曲《凉州词》让我们在提起这个古老的民族时多了一分熟悉感。然而今天,它的命运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

在汶川地震中严重受损的北川、汶川、茂县、理县和松潘等地是羌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其中北川县也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巨大的灾难不仅摧毁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也给羌族文化带来了惨重的损失。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汶川县萝卜寨消逝了,这个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有着“中国羌族第一寨”美誉的古羌王遗都在强震中损毁殆尽。

抢救羌族文化刻不容缓。5月30日,国家民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并启动了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于此同时,文化部也成立了羌族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如何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成为一个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